在2025年,照明行业面临着内需疲软与外需收缩的双重挑战,转型压力显著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1至2月,我国照明行业的核心指标纷纷亮起“警示灯”,中轻照明景气指数、营业收入景气指数均跌入“渐冷区”,行业整体活跃度不足,利润景气指数更是深陷“过冷区”,2月单月同比下滑36个百分点。外贸市场同样遇冷,今年一季度,我国照明产品出口总额约118亿美元,同比下降约8%。然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些企业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量,其中适老化照明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适老化照明成为了照明行业的一个新增量。《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照明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截至202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占总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人,占比15.6%。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万亿银发市场由此获得“官宣”,3亿规模的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被重新看见。从创新角度出发,开发适老化产品并非仅仅着眼于市场规模和盈利,更是秉持着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适老化照明领域加大投入,如某全球照明龙头企业于2025年4月22日首发了飞利浦LumCare安瑞系列解决方案,该企业表示,这只是一个开端,后续还有更多工作要做,目前也在申请上海适老化产品补贴。
智能化浪潮正席卷照明行业,智能照明正逐步取代传统照明,传统照明单品也在升级至整体解决方案。AI+ToF被视为智能感知领域的“黄金组合”,通过ToF传感器与AI算法的协同,赋予机器“理解3D空间”的能力,这一技术正在重塑手机、汽车、家居等行业的交互方式与功能边界。在照明领域,某企业将其“跨界”运用在了照明系统上,其发布的飞利浦LumCare安瑞系列产品采用的AI智能芯,通过将ToF飞行实际传感器与24G雷达AI组合算法结合,实现了监测老年人是否摔倒等功能。此外,智能互联照明系统构建的光网络也很关键,传统传感器单独放置可能存在需要更换电池、寻找合适安装位置等问题,而且使用摄像头还可能涉及隐私风险。若将照明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起来,构建光网络,就能将其转化为传感器网络,开发出诸多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照明市场分析指出在物联网领域,与本土企业合作构建智能生态是照明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物联网平台和企业,一些照明企业与这些主流生态圈展开良好合作,无论是适老化产品还是其他应用,都通过合作推向更广泛的市场。例如,某照明企业与小米成立的合资企业飞彗智能照明发展势头良好,过去两个季度,业绩均实现了超高速增长,远超整体照明市场的发展水平。谈及近期是否有新的合作计划时,该企业表示,与小米的合作是源于双方高层的默契以及相似的企业理念,但这不意味着会和所有企业采取同样的合作方式,具体的合作形式还是要看双方的契合度和需求。
综上所述,2025年的照明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适老化照明和智能照明的发展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加大适老化照明的投入,开发适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以及与本土企业合作构建智能照明生态,照明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