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医药其它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白蛋白行业趋势分析:儿童医院提升白蛋白合理使用水平
 白蛋白 2025-04-15 15:58:04

  在医疗领域,白蛋白作为一种关键的血液制品,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进入2025年,白蛋白行业呈现出诸多新趋势,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愈发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儿童医院,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白蛋白的使用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乎治疗效果,更与患儿的健康成长紧密相连。本文聚焦某儿童医院,深入剖析白蛋白的使用情况。

2025年白蛋白行业趋势分析:儿童医院提升白蛋白合理使用水平

  一、儿童医院白蛋白使用基本情况

  使用科室分布:对某儿童医院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接受白蛋白治疗的89例儿童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白蛋白使用范围涉及16个临床科室。其中,使用病历条数位居前3的科室依次为普通外科(24 例,占比 26.97%)、肾脏内科(18 例,占比 20.22%)、NICU(12 例,占比 13.48%)。普通外科因涉及多种术后支持治疗,使用量相对较多;肾脏内科则主要针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尤其是频繁复发或激素耐药者,这些患儿常因大量尿蛋白流失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故而需要白蛋白联合利尿剂治疗,且多为短期使用。

  患者使用剂量与年龄关系:临床科室依据患儿年龄和体重调整白蛋白使用剂量。《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白蛋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从数据来看,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白蛋白平均单次使用剂量逐渐上升。新生儿平均单次剂量为 3.75g,占比 14.6%;29 天≤x<1 岁的患儿平均单次剂量为 9.44g,占比 10.11%;1 岁≤x<6 岁的患儿平均单次剂量为 9.64g,占比 28.09%;6 岁≤x<12 岁的患儿平均单次剂量为 10.36g,占比 31.46%;12 岁≤x<18 岁的患儿平均单次剂量为 12.86g,占比 15.73%。这种根据生长发育特点的动态调整,有助于保障治疗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二、儿童医院白蛋白使用合理性分析

  整体使用合理性:在这 89 个病例中,白蛋白合理使用的有 65 例,合理使用率为 73.03%,不合理使用 24 例,不合理率达 26.97%。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集中在普通外科,该科室不合理使用率高达 75%。所有患者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平均值为 29.81g/L,而在不合理使用白蛋白较多的科室中,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常高于 35g/L,这与白蛋白推荐使用指南不符,指南建议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 30g/L 时才考虑补充。

  不合理使用原因:经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主要有 5 种。其中,缺乏适应证或诊断的情况最多,有 9 例;记录不完整或缺失的有 6 例;无用药指征的有 4 例;术后使用或手术相关的有 1 例;其他原因的有 4 例。

  三、儿童医院白蛋白使用存在的问题

  外科使用问题

  术中或术后过度使用:在外科手术中,存在术中或术后无充分适应证却广泛使用白蛋白的现象。例如,在一些小型手术如阑尾切除术后,即便血清白蛋白水平未显著降低或无其他明确医学需求,医生仍使用白蛋白。而相关指南指出,白蛋白适用于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如肝脏切除术超过 40% 或广泛的肠切除术,且患者循环容量正常化且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 2g/dl 时。对于其他类型手术,通常不建议术后立即使用白蛋白,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和资源浪费。

  缺乏适应性证据:白蛋白在某些外科术后被用作支持恢复的手段,但常常缺乏充足的生化指标或其他临床指征支持。尽管医生可能考虑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认为白蛋白可促进伤口愈合和整体恢复,但从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血清白蛋白浓度指标偏低,然而在无外源性补充白蛋白的情况下,大部分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也可恢复正常。并且,正常情况下通过口服、肠内或静脉营养补充氨基酸和足够热量,可更有效地平衡营养不良患者体内白蛋白的合成和代谢速率。将血清白蛋白水平人为提高到超过 4g/dl,可能增加整体分解代谢速率,产生不利效果,因此不建议术后将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蛋白来源。

  内科使用问题

      内科中,白蛋白常被用于非紧急或不完全符合适应证的情况。如治疗轻度水肿和营养不良患者,即便这些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尚未低至临界水平。从成本效益角度看,白蛋白相对昂贵,晶体液体(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在大多情况下能提供类似效果,但成本低得多。从适应证角度,临床指南建议白蛋白主要用于严重低蛋白血症、肝硬化伴腹水或严重烧伤等明确适应证患者。过度使用白蛋白不仅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还可能带来潜在副作用,如过多输注可出现水肿和液体过载等不良反应。

  四、改进儿童医院白蛋白使用的策略

  完善使用申请制度:当前,该儿童医院白蛋白使用流程为临床手写贵重药品审批单,药学部审核,但大部分审批单事后补交。药学部因担心危急重症患者紧急用药,班外时间难以及时审批,系统未作限制,难以拦截不合理用药。且多数申请理由仅简单概括为低蛋白血症,无法判断患者疾病进展状况,难以评估用药合理性。部分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检测与用药时间相差超 3d。建议在用药审批单上备注详细用药理由和 3d 内的血清白蛋白浓度,不应仅以低蛋白血症作为申请理由。同时限制只有危急重症患者可先行使用,事后补审批单,非危急重患者先行使用则上报医务部进行惩罚。

  完善专项处方点评制度:借鉴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经验,开展白蛋白处方专项点评。成立专项点评小组,定期抽查使用审批单和病历,对用药指征、使用方法、剂量、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将点评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以优化用药实践。

  建立系统审核和反馈机制:建立更加系统的审核和反馈机制,优化用药流程,强化多学科合作,确保白蛋白的合理、有效和安全使用。通过这些策略,有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效率,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2025年,白蛋白行业在儿童医院的使用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从某儿童医院的情况来看,白蛋白在使用中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尤其是外科的过度使用和内科的不恰当使用较为突出。通过完善使用申请制度、专项处方点评制度以及建立系统审核和反馈机制等策略,有望提升白蛋白的合理使用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儿童患者,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也顺应白蛋白行业在医疗领域科学、规范使用的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白蛋白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