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农业科技相关企业超149.7万家,三省领跑全国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的发布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我国农业领域展现出强劲活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正成为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从企业数量到政策目标,从技术突破到区域布局,农业强国建设的蓝图已全面展开。
规划明确将"供给保障强"列为核心任务,要求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数据显示,山东、河南、湖南三省凭借深厚的农业底蕴,农业科技企业数量总和达41.6万余家,占全国总量28%,形成产业集群优势。这些企业在种业研发、智慧农田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规划提出推动农机装备全程全面升级,重点攻克高端智能农机国产化难题。在数字技术融合方面,全国农业科技企业已探索出"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种植"等创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行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司法案件涉及比例控制在2.55%,反映出行业规范化建设成效初显。
通过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划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组织化转型。河北省与安徽省作为后起之秀,在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等领域探索出特色路径,成为农业科技应用的示范区域。这种多元化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在竞争力建设方面,规划强调构建"研发生产加工流通"全链条体系。到2035年,我国将实现农业现代化基本目标,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全面提升。这种系统性建设思路,使农业发展从单纯增产转向质量效益并重的新阶段。
通过种业自主创新和数字技术赋能,规划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开辟增长空间。目前全国农业科技相关企业已超149.7万家,其中山东以近20万家企业领跑全国,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链。
综上所述,《规划》勾勒出未来十五年农业强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技术突破加速落地,我国农业将实现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转变。在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牵引下,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效应将持续放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