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基于2024年经营数据及最新行业动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酒类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消费升级与成本攀升的双重压力下,中国酒类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营收同比增长6.8%,而黄酒行业增速放缓至3%左右。在此背景下,头部黄酒企业古越龙山、会稽山等通过提价策略应对成本上升,并试图突破增长瓶颈。本文聚焦其市场动作与经营表现,解析黄酒行业的竞争态势与未来趋势。
2024年,古越龙山宣布对部分产品提价,最高幅度达12%,主要涉及五年陈及以下普通产品和坛装系列。此前的2023年11月,该公司已对同类产品进行过2%5%的调价。同期,会稽山也宣布对纯正、三年陈等系列提价4%9%。
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成本压力:原材料(如糯米、小麦)、包装材料及人工费用持续上涨;
产品升级:古越龙山强调配方优化与包装调整,试图通过“优质优价”策略提升品牌形象;
竞争格局:黄酒行业集中度较高但增速趋缓,头部企业需通过提价巩固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提价并非全系覆盖,而是聚焦中低端产品线。例如古越龙山的清醇三年系列(500mL装售价约24元)属于大众消费主力品类,此举或平衡成本与消费者接受度。
尽管提价动作频繁,古越龙山的经营表现仍显乏力。2024年财报显示:
营收增长但利润大幅波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36亿元(同比增长8.55%),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48.17%至2.06亿元,主因是上年非经常性收益(如拆迁补偿)推高基数;
扣非利润增长停滞: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利润仅1.98亿元,较2019年增幅不足10%,与白酒行业动辄双位数增速形成对比;
毛利率全线承压:中高档酒、普通酒的毛利率分别下降0.37%和2.75%,提价未能完全覆盖成本上涨。
数据揭示黄酒企业的痛点:一方面需通过提价应对成本,另一方面面临市场接受度与消费群体地域局限(江浙沪占比超60%)的双重约束。
古越龙山2018年以来已四次调价,但经营目标连续四年未达标。例如其2024年设定的“营收超20亿元、利润增12%”目标均未实现。这反映出黄酒行业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区域市场天花板:黄酒消费仍高度依赖江浙沪地区,全国化扩张成效有限;
品类竞争劣势:相较于白酒(宴席场景主导)和啤酒(年轻化布局),黄酒在品牌认知与饮用习惯上处于下风;
成本传导能力弱:低端产品提价空间受限,而高端化转型需长期培育消费者认知。
未来破局方向或在于:1)拓展北方市场,通过健康属性切入养生消费场景;2)强化中高端产品矩阵,提升品牌溢价;3)数字化营销触达年轻群体。
总结
黄酒头部企业的提价策略既是应对成本压力的权宜之计,也是品类升级的重要尝试。然而,在行业增速放缓、区域依赖显著的大背景下,仅靠价格调整难以突破增长瓶颈。古越龙山等企业需加速产品创新与市场扩张,方能在酒类红海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2025年,黄酒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战略分化期,唯有兼具品牌力与创新能力者能占据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