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政策加码推动制造业高端转型 预计到2025年关键领域数字化覆盖率超65%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启动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此次行动聚焦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深度融入生产体系,通过"点线面"协同示范模式加速产业链重构,预计到2025年将带动重点行业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8%、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70%,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第二批试点延续"点线面"立体化推进策略,在"点"的突破上,重点支持企业开展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互联互通。数据显示,首批试点城市已推动超过2万家制造企业完成关键工序自动化升级,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5%以上。政策文件明确要求新一批试点需建立数字化改造成熟度评价体系,确保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需求精准匹配。
在"线"的维度上,政策鼓励围绕核心制造企业打造数字协同生态链。通过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试点城市将推动上下游企业实现订单、物流、库存等数据实时共享。当前全国已有超过30个产业集群开展此类探索,预计到2025年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协同覆盖率将突破60%,有效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
针对"面"的全域推进目标,政策支持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和科技产业园区。通过统筹规划区域内网络基础设施、共性技术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规模效应。数据显示,首批试点已建成15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培育出300余家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新一批试点计划覆盖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预计到2025年将推动80%以上产业园区完成绿色化改造。
此次政策升级不仅延续了首批试点的"点线面"实施路径,更通过量化指标强化目标导向:要求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超过45%,并首次提出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8%的具体约束性指标。这些举措将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迈进,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构建多层次示范体系与系统性政策支持,新型技术改造试点正成为驱动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引擎。随着数字技术与产业场景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不仅将在规模上持续领先,更将加速形成创新引领、协同高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为全球产业链重构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