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数据显示,私募基金在A股IPO打新市场中持续活跃,通过规模优势和策略优化积极参与新股配售。Wind统计显示,近3个月共有2649只私募产品获配首发新股,累计投入资金达12.08亿元,其中百亿量化私募凭借高频交易与系统化策略占据主导地位,而合规风险管控也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在新股申购市场中,量化私募凭借规模优势和算法优化成为主要参与者。数据显示,幻方量化以1.37亿元的累计获配金额位居首位,旗下190只产品参与首发配售,其中超八成产品参与次数超过20次;衍复投资紧随其后,240只产品贡献了1.3亿元的投入规模。九坤投资、灵均投资等头部机构分别以近亿元级别的资金布局,显示出量化策略在新股申购中的高效配置能力。从收益端看,多数机构通过高频申报和快速决策捕捉上市首日溢价空间,为组合提供稳定增强收益。
分析人士指出,量化私募的系统化交易模式显著提升了打新效率。其一,算法模型可精准计算新股估值区间,在询价环节通过历史数据回测优化报价策略;其二,规模化资金参与确保中签概率,头部机构单只产品平均获配金额较中小型机构高出35倍。例如明汯投资凭借101只产品的协同布局,累计投入达5800万元,有效摊薄交易成本并分散风险。此外,量化系统预设的止损阈值与实时监控功能,在新股上市后可快速识别波动信号,降低破发带来的潜在损失。
尽管打新收益可观,但违规行为正引发监管关注。中证协近期披露两起典型案例:某机构因未履行报价评估程序被限制参与网下申购6个月;另一机构因合规审查缺失面临同等处罚。业内人士强调,私募需严格遵循询价流程,避免出现"抱团压价""高报价无依据"等违规操作。具体而言,需确保定价模型有充分数据支撑,禁止使用多个账户重复申报,并在中签后足额履行缴款义务。
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新股发行节奏加快为打新策略提供增量空间。数据显示,近3个月新股申购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7%,其中超募现象减少降低了报价偏差风险。部分机构开始融合基本面分析与量化模型,在行业分布上侧重科技、新能源等成长板块,进一步提升组合收益稳定性。例如某头部私募将获配资金的60%集中于半导体、生物医药领域,通过产业链景气度预判优化配置结构。
总结来看,私募基金在新股申购市场中呈现"量价齐升"态势,量化机构依托技术优势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注册制深化与监管趋严背景下,合规管理能力将成为决定策略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未来打新收益或将进一步分化,具备稳健报价模型、严格风控体系的机构有望在竞争中持续领跑。
创新新材公告,公司于2025年3月18日与北京源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签署了《源峰裕利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D期基金合同》,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1亿元认购源峰裕利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D期。本次投资在公司经营层审批权限内,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私募基金管理人为北京源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私募基金托管人为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