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为南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注入新动能。该政策聚焦制度型开放与跨境金融创新,旨在通过规则对接和市场互通,将南沙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融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意见明确支持南沙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为参照对象,在跨境投融资管理、数字金融监管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通过精简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金融机构持股比例限制,推动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框架。这一举措将加速南沙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资本和创新资源的战略高地。
政策提出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缩减金融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符合条件的境外金融机构可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等试点业务。此举不仅有利于提升南沙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也为境内外机构在资产管理、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开辟新路径。
通过多部门联动机制,意见统筹协调跨境资本流动、汇率风险管理及外汇便利化措施,支持南沙在穗港澳资金融通中发挥枢纽作用。同时鼓励发展特色金融产业集群,包括航运金融、碳金融等创新业态,为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该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金融业高水平开放迈出重要一步。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广州南沙有望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在推动粤港澳金融市场规则衔接、要素流动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进一步彰显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与行动力。
5月11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中国要迈向现代化,首要任务是要进行现代文明的启蒙教育。学者有义务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对中国社会进行正确阐释,其中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国际贸易规则等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吴晓求认为,在过去比较长的时期里,存在一种对金融的偏见和误解,把中国经济乃至于社会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是由金融带来的,这实际上是没有理解金融在一个国家迈向法治文明和现代化过程中的特殊重要性。(上证报)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