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观点摘要:2023年4月我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显著提升,商品与金融衍生品协同发展,多品种交投活跃助推市场高质量发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期货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持续升温。4月份单边计算的成交量达8.09亿手,成交额突破70.18万亿元,同比分别实现21.49%和23.69%的增长;前四个月累计成交量与成交额更达到26.58亿手和232.20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19%和28.36%。这一数据表明我国期货市场正通过产品创新与结构优化实现规模扩张,为实体产业风险管理提供更强助力。
从细分领域看,4月商品期货交易呈现多元化增长特征: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及铜合约占据成交额前三;郑州商品交易所菜籽油、玻璃期货延续高活跃度;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和棕榈油继续领跑农产品板块。新晋交易所广州期货的工业硅期货、碳酸锂期货等新能源相关品种同样表现突出,与实体产业需求形成深度联动。
在成交量维度,螺纹钢成为上期所最热门合约,郑商所纯碱交易量同比激增,大商所豆粕期权化程度加深。值得注意的是,广期所新上市的工业硅期权也首次进入前三名榜单,显示出衍生品工具对风险管理需求的有效覆盖。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4月成交量达2508.43万手,占全国市场总成交量的3.1%,但成交额占比高达28.79%(20.21万亿元),凸显其在宏观经济波动中的避险价值。中证1000股指期货、30年期国债期货和沪深300股指期货三强鼎立,不仅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对冲工具,更强化了金融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的联动效应。
截至4月底,我国上市的146个期货期权品种覆盖农业、金属、能源及金融等关键领域,形成多层次衍生品市场架构。本月数据显示,既有传统优势品种保持领先地位,又有新兴战略品种快速崛起,反映出市场建设与实体经济需求的高度适配性。
(总结:2023年前四个月我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的持续扩张,既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下的风险管理需求释放,也受益于交易所产品创新和结构优化带来的活力提升。随着更多贴近产业需求的新工具推出,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枢纽作用将持续强化。)
4月7日,富时A50中国指数期货17:00重开后走高,一度涨超3%,截至发稿,涨超2%。该指数16:30收盘下跌8.45%。4月7日,富时A50中国指数期货17:00重开后走高,一度涨超3%,截至发稿,涨超2%。该指数16:30收盘下跌8.45%。消息面上,中央汇金公司当天发布公告称,中央汇金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业内人士指出,中央汇金公司增持ETF,一方面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另一方面,中央汇金公告增持ETF有助于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同时,各类中长期资金也有望更多地借助ETF布局A股资产。(证券时报)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