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门及广东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与区域协同发展再迎重要政策支撑。这一顶层设计的出台,旨在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优化资源配置,将南沙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全球金融开放新标杆,为湾区经济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为国家战略布局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融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意见》明确提出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核心导向,要求金融机构强化对南沙重点产业的精准支持。政策强调通过信贷投放、债券融资、股权直投等多元化工具,加速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发展。例如,在跨境金融方面,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境内外市场开展本外币融资,推动资本项目便利化试点扩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效的资金通道。此举既契合国家“稳增长”基调,也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层逻辑。
南沙的战略定位被明确赋予“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的角色。政策提出在跨境人民币结算、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领域先行先试,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南沙设立国际业务总部或功能性平台。同时,鼓励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衔接与产品互认,探索建立更灵活的金融市场准入机制。通过这些措施,南沙有望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意见》将“立足湾区、协同港澳”作为核心策略,要求加强与香港、澳门的金融市场联动。具体包括推动跨境理财通扩容提质、探索保险产品跨境合作新模式,并支持南沙建设成为大湾区航运金融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政策特别强调依托南沙独特的地理优势,打造辐射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服务枢纽,从而强化湾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结语:擘画开放新图景 共启共赢新篇章
《意见》的发布不仅为广州南沙描绘了清晰的金融改革路线图,更彰显了我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通过深化金融创新、优化跨境合作机制、强化区域协同效应等举措,南沙将加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支点。这一政策红利的释放,既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也为全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必将推动湾区经济在全球化竞争中展现更强韧性与活力。
5月11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中国要迈向现代化,首要任务是要进行现代文明的启蒙教育。学者有义务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对中国社会进行正确阐释,其中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国际贸易规则等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吴晓求认为,在过去比较长的时期里,存在一种对金融的偏见和误解,把中国经济乃至于社会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是由金融带来的,这实际上是没有理解金融在一个国家迈向法治文明和现代化过程中的特殊重要性。(上证报)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