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 金融 内容详情
金融赋能现代化:重塑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金融 2025-05-12 14:03:05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的关键阶段,金融体系的定位与功能正引发学界和社会的深度思考。某学者指出,金融不仅是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更是推动法治文明进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力量。如何通过金融启蒙教育破除传统认知误区,进而释放其对内需升级和对外开放的双重动能,已成为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一、破除偏见:正确认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价值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融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过去一段时间里,社会对金融存在片面认知,常将发展中的问题简单归因于金融体系。实际上,金融通过价格发现、风险分散和资源配置等机制,在法治建设、契约精神培育及市场透明度提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主渠道,更是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支撑。

  二、金融市场十二大特征:从基础功能到文明推动力

  1. 价值衡量与资源配置:通过价格信号实现资源跨时空配置,推动储蓄向投资转化;

  2. 风险管理和流动性创造:利用金融工具分散风险并完成双重流动性转型;

  3. 信息枢纽与科技融合:金融市场既是经济数据的聚合平台,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量;

  4. 法治建设催化剂:市场规则完善倒逼社会信用体系和法律框架升级;

  5. 财富管理新范式:从单一融资功能转向综合性资产配置服务。

  三、内需驱动改革:以法治筑牢经济韧性根基

  扩大内需的实现路径需要建立在收入稳定增长与预期稳定的双重基础上。通过完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机制、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等制度设计,能够有效增强社会信心。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将成为连接市场活力与消费潜力的核心纽带。

  四、开放深化:内外双循环格局下的金融赋能

  外部需求仍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动力源。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需进一步接轨国际金融市场规则,在资本流动管理、跨境监管合作等领域探索创新路径,形成"内需为主+外需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结语: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金融支撑框架

  本文论证表明,金融不仅是技术性工具,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力量。通过系统性改革破除认知误区,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建设,同时兼顾内部制度完善与外部开放深化,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在法治化、市场化轨道上,金融体系的全面升级正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支点。

延伸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重视了解金融的价值和作用 以扩内需、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力量(20250512/13:58)

5月11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中国要迈向现代化,首要任务是要进行现代文明的启蒙教育。学者有义务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对中国社会进行正确阐释,其中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国际贸易规则等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吴晓求认为,在过去比较长的时期里,存在一种对金融的偏见和误解,把中国经济乃至于社会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是由金融带来的,这实际上是没有理解金融在一个国家迈向法治文明和现代化过程中的特殊重要性。(上证报)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门推荐

金融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