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综述:
近期国内荔枝市场经历剧烈波动,主产区批发价较上月同期暴跌约40%。零售与批发端价格齐跌的同时,销量却显著攀升,反映出供需关系、物流体系及市场竞争的深度调整。这一现象不仅是短期市场行为的结果,更折射出水果产业在丰产压力下亟待突破的发展瓶颈。
海南桂花香荔枝零售价从70元/斤跌至48元/斤,宁波“妃子笑”批发价由120元/公斤降至70元/公斤,销量激增两倍有余。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广东、广西、海南三大产区同步迎来十年一遇的“超级大年”,总产量预计超212万吨,同比增幅达37.5%。其中,粤西与粤东片区各贡献99万吨,珠三角及广州片区合计25万吨。冬季低温少雨的气候条件显著提升了荔枝成花率和挂果量,优质品种如桂味、糯米糍产量创历史新高,导致市场短期供应严重过剩。
运输方式转变成为压垮价格的最后一根稻草。海南荔枝初期依赖空运,但5月中旬后转为陆运,成本降低30%50%,冷链损耗率从传统水平降至10%以下,并实现48小时直达全国市场。广州江南市场监测显示,桂花香周销量环比下降40%,库存压力迫使商户启动“特价清仓”,进一步引发价格踩踏效应。
尽管海南荔枝通过空运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终端售价达4045欧元/公斤,但首批出口量仅7吨,与国内212万吨的总产量相比微不足道。海口火山荔枝月启动仪式虽签约1.338万吨产销订单、预售金额2.2亿元,但仍难以缓解过剩压力。随着广东茂名和东莞等地妃子笑等大宗品种于5月底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将进一步增加,批发价或跌至15元/公斤,零售端可能进入“10元3斤”区间。
农业农村部专家强调,荔枝产业需从“靠天吃饭”转向“科技赋能”,通过品种改良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借力冷链创新与市场多元化破解“丰产不丰收”的困局。当前价格暴跌虽为短期阵痛,但也倒逼行业加速转型——唯有优化供应链、强化品牌竞争力,才能让果农真正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总结:
荔枝市场的剧烈波动揭示了水果产业在供需失衡与物流变革下的脆弱性。从产量激增到运输成本骤降,再到出口占比的结构性短板,整个链条亟待技术升级与市场策略重构。未来,如何将“果满枝头”的丰收转化为“钱包鼓起”的收益,将是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