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国内资本市场呈现显著的行业分化特征,机构调研热度向科技制造板块集中,尤其是以芯片为核心的半导体产业链成为焦点。从细分领域看,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及工业控制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叠加国际供应链格局变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相关企业通过技术研发突破与市场拓展,在高端芯片设计、产能爬坡和全球化布局中展现强劲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芯片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本周沪深两市共278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电子、机械设备及基础化工行业关注度居前。其中,汽车零部件、通用设备和化学制品板块的机构来访量显著增长,反映市场对国产供应链升级的关注。云南白药与中集车辆成为最受青睐标的,均获得4次密集调研;立讯精密以500家机构接待量位居首位,安克创新及金盘科技分别迎来262家机构到访。
国产芯片领域本周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电源管理芯片:晶丰明源披露其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销售收入同比激增1402.25%,并成为首家进入NVIDIA推荐供应商名单的国内企业,其产品组合方案符合国际最新行业规范。周五股价涨幅近18%。
射频滤波器产能扩张:卓胜微6英寸产线实现双工器、四工器及多频段滤波器量产,一期月产能达1万片,二期规划提升至1.6万片;12英寸晶圆产线将于年内完成5000片/月的建设目标。公司股价单日涨幅超13%。
ADC芯片国产替代加速:芯海科技在工业机器人、消费电子领域突破海外垄断,高精度ADC及MCU产品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并与头部品牌展开智能穿戴合作,推动周五收盘价上涨逾10%。
多家芯片企业明确表示,美国最新关税政策对其业务冲击较小:
晶丰明源内销占比超九成,海外依赖度低;
卓胜微通过自建产能降低外部风险;
中微半导则指出,关税抬高进口芯片成本,反而为国产MCU产品在汽车电子等中高端市场提供“窗口期”,预计2024年车规级MCU出货量将达700万颗。
企业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智能穿戴领域:中科蓝讯的BLE芯片已进入荣耀及印度品牌供应链,并在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实现规模出货;
光伏与物联网应用:睿创微纳第二代ASIC图像处理芯片全面导入新产品线,第三代SOC芯片完成原型开发;力合微推出符合国际标准的PLC通信芯片,抢占欧洲智慧光伏市场。
全文总结
当前国产芯片产业正经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落地的关键阶段,在机构密集调研、政策驱动及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头部企业通过产能扩张、产品迭代与全球化布局,显著提升了核心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尽管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企业凭借差异化竞争优势,正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等领域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并逐步打开海外市场空间,为行业长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周三美股成交额第1名英伟达收跌6.87%,成交407.58亿美元。英伟达公司周二表示,美国政府正管控其H20芯片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严重削弱了这条原本为应对先前出口管制而设计的产品线。英伟达在监管文件中表示,美国政府已于周一通知公司,H20芯片未来在出口至部分国家时需要“无限期”申请许可证。政府方面表示,新规旨在应对芯片“可能被用于或转用于其他国家的超级计算机”的担忧。英伟达警告称,公司将在本财年第一季度计入大约55亿美元的费用,这些费用与H20系列芯片相关的“库存、采购承诺及相关准备金”有关。英伟达曾表示,进一步收紧出口管制只会强化其他国家摆脱美国技术依赖的决心,并将削弱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