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近日发布,明确通过资金引导和机制创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升消费型设施建设水平,重点解决民生痛点并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一政策将强化大城市及以上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并为全国范围内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基础设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财政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通知》,2025年将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不超过20个示范城市,重点向超大特大城市及黄河、珠江流域沿线城市倾斜。入选城市可获得中央财政定额补助,其中东部地区最高8亿元/城,中部10亿元/城,西部及直辖市12亿元/城。资金分年度拨付,专项用于提升地下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并首次将消费型基础设施纳入重点支持领域。
政策明确要求优先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好不好"的问题,具体包括改造升级地下管网系统、推进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提升,以及改善老旧片区居住环境。特别强调要建立资金、用地、金融等要素保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通过三年探索期,目标实现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并形成可推广的更新模式。
与往年相比,2025年政策在多个维度深化拓展:一是将示范城市范围从15个增至不超过20个,并新增黄河、珠江流域重点城市;二是资金投向除样板项目外,首次允许用于机制建设相关支出,包括项目储备生成、资金筹措及用地审批等环节。这些调整进一步强化了政策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1元中央资金带动810倍投资"的杠杆效应,政策引导地方财政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城市更新。特别强调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更新重点转向提振消费领域,例如完善商圈配套、优化公共空间等,既改善民生又激活经济活力。这种模式创新为城市发展注入双重动能。
总结来看,此次中央财政支持的城市更新行动,通过精准的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着力破解城市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短板问题。政策既注重硬件设施的提质升级,也强调消费场景的培育优化,同时通过扩大示范范围与资金使用灵活性,形成多方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未来三年,随着20个示范城市的探索实践,我国城市更新将加速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最新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公司进一步提升了在日本五大商贸公司的持股比例。对于巴菲特持续买入日本股票,有分析认为,日本贸易公司目前的交易价格远低于峰值,所以巴菲特可能认为这是一个买入更多股票的机会。随着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大量变化,市场不确定性加剧,但贸易公司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所以巴菲特可能认为它们是安全的押注。考虑到商社仍然是巴菲特在日本唯一投资的领域,有投资者猜测,伯克希尔可能会利用其在商社的持股进入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的交易,这些领域是美国公司的重要全球利益所在。特别是日本首相石破茂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会晤后表示,日本对美投资增加以及美国液化天然气采购量提升是重要成果之一。(证券时报)
3月14日消息,据报道,高盛指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开始复苏,这可能推动钢铁、水泥和铜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其指出,最近考察“初步印证了我们对2025年中国建筑需求的乐观预期”。高盛仍然偏好水泥、铜和铝土矿,并渐进看好钢铁和铝。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