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 医疗器械 内容详情
全球顶尖医疗器械盛会聚焦“AI+医疗“ 推动智慧医疗新发展
 医疗器械 2025-04-12 15:10:0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年4月8日至11日,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召开。这场汇聚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000家企业的行业盛事,不仅展现了数万款前沿医疗科技新品的集中亮相,更以"AI+医疗"为核心主线,成为推动智慧医疗发展的风向标。从智能手术机器人到医学影像分析系统,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重塑医疗器械行业的应用场景与生态格局。

  一、"AI+医疗"创新产品引领行业变革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本届展会上,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展示了将人工智能融入临床诊疗的最新成果。某头部医疗集团发布的新一代医疗大模型,可覆盖影像诊断、手术规划等十余个细分场景,并通过多模态技术实现文本、影像与语音的智能协同。该企业的研发负责人透露,其技术路径聚焦于基座模型优化和真实医疗场景需求挖掘,形成"临床痛点技术研发产品落地"的闭环生态。数据显示,某CT设备制造商展出的四款高端成像系统均搭载全域AI平台,通过智能化算法显著提升图像处理效率。

  二、手术机器人专区展现精准医疗新可能

  展会特别设立的医疗机器人专区成为技术突破的集中展示区。一款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凭借"数智脑""数智眼""数智手"三位一体的技术架构,实现了亚毫米级的手术精度控制。其应用场景已覆盖全国150余家体检机构和千余家医院,尤其在偏远地区医疗机构中有效提升了诊疗水平。另一款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通过创新设计将切口数量缩减至1个,凭借微创优势成为妇科、泌尿外科等领域的热门选择。此外,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采用全球首创的"CT影像与智能传感一体化"技术,在肿瘤活检等场景中实现了精准路径规划。

  三、AI技术加速渗透医疗全链条

  从医学影像到临床治疗,人工智能正推动医疗资源高效配置。某企业通过生成式AI优化成像算法,显著提升了医学影像的细节呈现能力;另一家企业的智能诊断系统可自动识别病灶区域并提供辅助决策建议。据行业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AI影像市场规模已达24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137亿元;手术机器人市场更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25年规模有望从当前的71.7亿元增至188.8亿元。这些数据印证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价值的快速释放。

  此次博览会不仅展示了医疗器械与AI融合的技术深度,更揭示出智慧医疗发展的广阔前景。随着大模型技术向垂直场景纵深推进、手术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加速落地,人工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实践,在优化诊疗流程、降低操作风险的同时,为破解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可以预见,"AI+医疗"的持续突破将推动整个行业迈入智能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延伸阅读

中金公司:2025年医疗器械板块细分赛道有望受益于产品升级与海外出口(20241231/08:08)

中金公司研报称,尽管受医疗行业整顿持续、设备招采进展缓慢、IVD和高耗集采等因素的影响,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近几个季度有一定业绩扰动,但我们也观察到这些因素的边际影响在逐步减弱或修复改善,2025年医疗器械板块细分赛道或有望受益于产品升级与海外出口。

中信建投:看好医疗器械板块2025年投资机会(20241230/08:39)

中信建投研报称,看好医疗器械板块2025年的投资机会。医疗合规要求提升和集采影响将逐步出清,行业将在低基数下持续复苏,部分新品放量或国际化布局的公司将实现高增长,行业估值和确定性有望持续提升。监管鼓励并购重组,器械板块并购较为活跃。器械行业出海优势明显,中国创新和性价比优势将成就全球龙头。近期多项创新器械陆续获批,商保有望为创新产品放量打开新空间,国内AI医疗发展迅速、海外和国内脑机接口技术进展有望持续催化。

中信建投:建议关注医疗器械的投资机会,重点把握业绩确定性强的方向及个股(20240902/08:05)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24年上半年,根据样本数据,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去年下半年至今,医疗板块大幅调整,主要与医疗合规要求提升和医改政策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的业绩缺乏确定性有关。展望Q3和Q4,市场对于医疗合规要求提升、飞检等医疗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已有预期,近期不少个股的中报业绩已落地、全年业绩预期将更加明朗。有新品放量、出海业务快速发展逻辑的公司,有望在行业低基数背景下实现同比高增长、环比也有望改善,建议关注医疗器械的投资机会,重点把握业绩确定性强的方向及个股:集采逐步出清的院内器械、受医疗政策影响小的院外或海外器械、长期看好的器械龙头股价调整后的加仓机会。

医疗器械板块大幅反弹 迈瑞医疗大涨9%(20240830/09:51)

早盘医疗器械板块大幅反弹,迈瑞医疗涨超9%,此前润达医疗冲击涨停,可孚医疗、新华医疗、振德医疗、赛诺医疗等涨幅靠前。

中信建投:医疗器械行业相关龙头公司的业绩确定性和估值有望逐步修复(20240812/08:24)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三季度中旬开始医疗行业合规性要求提升导致的去年同期业绩低基数情况开始展现,电生理、骨科、人工晶体等多个领域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的影响逐步出清,相关龙头公司的业绩确定性和估值有望逐步修复。近期海外器械龙头陆续发布了Q2财报,全球业绩稳健增长的公司主要靠创新产品放量驱动,医疗设备龙头的中国区业务大多短期有所承压。建议把握下半年环比上半年基本面改善、今明年业绩确定性较强个股的投资机会。

医疗器械概念股震荡下跌,睿昂基因跌超11%(20240724/09:48)

医疗器械概念股震荡下跌,睿昂基因跌超11%,国科恒泰跌超5%,延华智能、华康医疗、阳普医疗等跟跌。

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流通市场规模达1.36万亿元(20240615/15:54)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发布《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根据报告,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持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市场规模达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28%,流通市场规模达1.36万亿元,同比增长6.25%。(央视新闻)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门推荐

医疗器械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