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年作为消费金融行业关键转型期,头部机构与新兴力量竞逐市场格局。其中,背靠国有大行资源的建信消费金融凭借股东优势与科技赋能,在首个完整运营年度实现总资产突破125亿元、净利润逆势增长,并通过差异化战略快速打开细分市场,成为行业观察样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金融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末,建信消费金融总资产达125.73亿元,同比增长72.04%,净资产规模也攀升至71.45亿元。尽管全年净利润仅0.1亿元(同比增幅115.38%),但其业务扩张态势显著——上半年实现盈利0.63亿元后虽遇下半年波动,仍以高基数增速展现增长潜力。作为行业新军,其快速布局消费信贷领域的能力印证了股东资源与战略定位的精准性。
依托建设银行的资金实力与客群基础,建信消金通过产品创新与场景渗透抢占市场。例如“建信福贷”等主打年轻用户的信贷产品,以灵活利率区间匹配多元化需求,并借助母行线下网点及线上流量资源实现高效获客。技术层面,其APP适老化改造、智能风控系统升级(如知识问答宣教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契合行业对精准服务与合规经营的双重诉求。
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监管对资本金要求及股东责任的强化导致行业洗牌加速。部分企业如北银消金因股权结构不符面临淘汰风险,而头部机构则选择收缩规模优化资产质量。数据显示,行业整体增速从两位数回落至15%左右(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约1.31.4万亿元),招联、兴业等头部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策略以应对经济放缓带来的需求萎缩压力。
面对行业线上化趋势,超25%的消费金融公司已实现线上渠道贡献过半客源。建信消金通过科技手段优化信贷流程,例如运用大数据模型提升审批效率,并针对不良资产攀升(前三季度转让规模超前一年全年)强化智能风控能力。此类策略与招联消金等头部企业形成呼应——后者依托股东流量整合及产品创新持续巩固市场地位。
总结来看,建信消费金融凭借国有大行的资源支撑与科技赋能,在行业增速放缓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其经验折射出当前消费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逻辑:股东背景带来的资源协同、精准客群定位下的场景渗透,以及技术驱动下的风控效率提升正成为破局关键。未来,随着监管政策深化与市场分化加剧,具备综合能力的机构有望在行业整合中占据主导地位。
5月11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中国要迈向现代化,首要任务是要进行现代文明的启蒙教育。学者有义务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对中国社会进行正确阐释,其中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国际贸易规则等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吴晓求认为,在过去比较长的时期里,存在一种对金融的偏见和误解,把中国经济乃至于社会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是由金融带来的,这实际上是没有理解金融在一个国家迈向法治文明和现代化过程中的特殊重要性。(上证报)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