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我国水泥行业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叠加冲击,产能过剩、环保约束与技术升级压力交织,倒逼企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在近期召开的行业峰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唯有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创新协同,方能实现从传统制造向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跨越。
总结而言,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系统性变革:既要通过市场秩序整顿筑牢行业发展根基,又要以绿色创新重塑产业价值链条;既要强化内部协同增强抗风险能力,更要借力外部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唯有将短期调控与长期战略相结合,方能实现从传统建材向新型材料的战略转型,在"双碳"目标下开辟可持续发展新空间。
水泥行业需警惕"内卷式"低价竞争对产业生态的破坏。当前区域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企业利润率承压,亟待建立行业自律机制,通过强化信息共享与产能协同,避免无序扩张加剧供需失衡。
淘汰落后产能仍是关键抓手。数据显示,2023年重点省份已完成超千万吨低效生产线退出工作。建议进一步完善产能置换政策,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作为高能耗产业,水泥生产碳排放占比达全国总量的10%以上。行业需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推广电石渣替代石灰石、低温余热发电等成熟技术,同时探索氢基燃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前沿路径,力争"十四五"末单位产品碳强度再降8%10%。
推动水泥制造与矿山开采、物流运输、固废处理等环节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平台建设实现供应链可视化管理,在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的同时,拓展工业副产石膏、城市污泥等替代原料应用规模,形成循环经济闭环。
建立全国统一的行业大数据监测系统,实时跟踪库存周转率、区域价差及成本波动情况。建议企业根据预警信息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在旺季通过错峰生产调节供需,在淡季利用技术改造提升设备效能。
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重点攻关新型低碳水泥材料、智能工厂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鼓励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培养既懂工艺控制又熟悉智能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行业升级提供持续智力支撑。
华泰证券点评3月制造业PMI数据称,整体而言,3月制造业PMI在荣枯线以上进一步上行,但略低于季节性水平(2016—2024年、除2020年均值为51%),分项中呈现生产强,价格弱,行业“新旧”分化加剧——生产指数高位上行至52.5%,新订单指数亦从51.1%上行至51.8%,强于新出口订单的回升幅度,或显示外需的拉动效果有所放缓,购进价格及出厂价格均回落至荣枯线以下,或部分受到全球油价下行的拖累。行业中,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等行业PMI在55%以上的高景气度区间,而水泥、黑色金属冶炼景气度仍在偏低水平。往前看,考虑到美国可能在4月2日宣布对全球多个经济体加征“对等”关税,或对全球贸易活动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出口对制造业活动的拉动效果可能放缓,而地产市场能否企稳、促消费等逆周期政策力度等均对内需能否持续回升有重要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