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基于关键矿产供应链扰动的量化分析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稀土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叠加能源转型加速,以稀土为代表的战略性小金属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资源。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稀土氧化物产量达28万吨,中国、缅甸、刚果(金)三国合计占比超89%的绝对控制力,使其供应链稳定性面临多重挑战。本文通过解析四类地缘政治风险对关键矿产供给的影响路径,揭示稀土等战略资源在2025年投资与产业布局中的核心逻辑。
缅甸军事冲突持续升级直接影响全球16%的稀土供应能力。若局势未见缓和,其稀土出口量或较2023年峰值下降40%,叠加刚果(金)东部武装冲突导致的矿区停产风险,将推高氧化镨、镝等稀缺元素价格波动率。
数据支撑:
中国已构建涵盖31种关键矿产的出口许可审查体系,2025年将新增6类稀土功能材料列入管控清单。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供应链自主权,更可能触发全球买家加速布局非传统供应渠道。
产业影响分析:
印尼已通过镍出口禁令成功推动其不锈钢产能提升至全球45%,2025年或效仿此模式强化锡、钴等矿种的本地化加工要求。若该策略复制到稀土领域,将迫使下游企业接受更高的冶炼分离溢价。
区域对比数据: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三类机会:
1. 风险对冲标的:缅甸局势缓和带来的稀土复产弹性(潜在产能释放约2万吨/年);
2. 政策受益方:中国北方地区轻稀土矿山的绿色开采项目,符合ESG投资趋势;
3. 技术替代方向:钕铁硼永磁材料中铽、镝元素的回收再利用技术研发。
基于当前局势分析,预计年内稀土价格中枢将维持震荡上行趋势,主因包括:
产业布局关键点:
【总结】
2025年全球稀土产业正经历从"资源争夺"向"供应链重构"的战略转型期。地缘政治风险虽带来短期扰动,但也加速了多元化供应体系的构建进程。投资者需紧密跟踪缅甸军事冲突进展、刚果(金)和平协议落实情况以及中国出口政策调整节奏,在波动中把握能源转型与国家安全需求催生的价值机遇。数据表明,具备全产业链控制力的企业有望在2030年前占据全球稀土市场65%以上的份额。
中信建投研报称,商务部日前连发四文强化稀土出口管制,增加5类中重稀土出口管控,增加全产业链条设备、技术、原辅材料出口管制,并对海外军事及高端半导体需求进行管制。中国稀土战略地位进一步得以强化,预计海外备库动作加强,稀土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长周期看,中国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磁材回收全产业链的技术、设备、软辅材料管控,无疑将增加海外稀土自主可控产业链建成的难度,时间周期也将延长,长期强化中国稀土的壁垒优势,利好稀土价格中枢上移。此外,海外稀土磁材供给受限,将利好高性能铁氧体永磁的需求增加,铁氧体磁材订单大增。
中信证券研报称,商务部连发四文强化稀土出口管制,增加5类中重稀土出口管控,增加全产业链条设备、技术、原辅材料出口管制,并对海外军事及高端半导体需求进行管制,稀土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中国稀土战略地位进一步得以强化,预计海外备库动作加强,稀土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长周期看,中国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磁材回收全产业链的技术、设备、软辅材料管控,无疑将增加海外稀土自主可控产业链建成的难度,时间周期也将延长,长期强化中国稀土的壁垒优势,利好稀土价格中枢上移。此外,海外稀土磁材供给受限,将利好高性能铁氧体永磁的需求增加,铁氧体磁材订单大增。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重视钴和稀土的战略配置机遇。刚果(金)钴出口企业配额细节落地,洛阳钼业、嘉能可、欧亚资源配额占比前三,分别为35.9%、27.3%和21.6%。其他中资企业获得较多配额的有中色集团、盛屯矿业、华友钴业、北方矿业等。2026和2027年的配额总量均为9.66万吨,其中包括8.70万吨的基础配额分给各个生产企业,0.96万吨的战略配额。该配额制下,仅有约44%产量可以出口,减量超10万吨。按照2024年27万吨供给、23万吨需求估算,市场将从过剩约7万吨走向短缺约3万吨,钴价中枢或继续上移。商务部连发四文强化稀土出口管制,增加5类中重稀土出口管控,增加全产业链条设备、技术、原辅材料出口管制,并对海外军事及高端半导体需求进行管制,稀土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
中信建投指出,锑方面,出口迟迟未放开,作为重要的军工金属,锑在大国博弈背景下战略价值凸显。钨方面,8月三氧化钨出口持续恢复,接近管制之前的单月出口量,APT出口则再度大幅下滑,出口仍然没有恢复常态化。钨精矿二批配额尚未公开,可能直接下发至生产企业,与稀土的配额下发情况接近,战略金属地位凸显。钨精矿价格快速冲高后虽然略有回落,但供需偏紧的状态并未发生实质性反转,看好钨精矿中枢价格的长期上移和战略投资价值。钼方面,1-9月国内钼铁钢招总量合计为11.86万吨(累计同比增长6.1%),从原材料端充分印证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正不断加速。近期虽然内蒙古等矿山已经复产,但是矿端增量仍不明显,且市场止跌企稳信号逐渐明显。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