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据燃料电池公司排名数据统计分析,燃料电池公司排名分别是亿华通、广东国鸿、Re-Fire重塑科技、潍柴动力、雄韬氢雄、爱德曼、泰罗斯、众宇动力、南通百应。以下是燃料电池公司排名详细名单。
固定式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显著高于车用燃料电池,DOE为小型CHP系统燃料电池设定的成本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1500美元/kW。而基于2013年的水平,只需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即可能将成本控制到2000美元/kW以下,根据燃料电池行业分析估算,如果能够将制造控制在1000美元/kW 以下,固定式燃料电池就足以在没有任何补贴的情况下获得推广(热电联供系统和辅助电源的推广成本区间分别在450-650美元和500-700美元/kW)。
亿华通成立于2004年,依托清华大学技术研究团队建立,多年深耕氢燃料电池领域,产品覆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与之配套的DC/DC、整车控制器、氢系统等。2015年,公司登录新三板,成为“中国氢能第一股”,实现中国氢能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零突破。2018年9月,公司发布冲击IPO公告,接受国泰君安证券的辅导。
企查查资料显示,广东鸿运氢能占广东国鸿41%股份,是第一大股东。广东国鸿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金2亿元,是一家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产品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设计与生产以及运行维护。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后备电源、商用储能、有轨电车等领域。
尽管广东国鸿成立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却发展迅速。公司前瞻性引进氢燃料电池龙头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先进的商用车氢燃料电池技术,具备了燃料电池模块生产能力,逐渐实现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和核心商品国产化的战略目标。从而使广东国鸿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快速切入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
Re-Fire重塑科技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向车企提供氢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及工程服务。公司已完成CAVEN3和CAVEN4两款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CAVEN3氢燃料电池系统已于2017年6月投入批量生产;在广东云浮建成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一期产能5000套/年。
2016年,全国首条氢能城市公交示范线路开通仪式在三水区拉开序幕,12辆佛山飞驰11m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使用,Re-Fire重塑科技负责该车动力系统开发;2017年,中国市场投放了530辆东风7.5t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该批车辆全部搭载了Re-Fire重塑科技CAVEN3氢燃料电池系统,其中500辆在上海、25辆在广东、5辆在十堰。
潍柴动力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商之一,长期占据中国内燃机龙头位置。其在整车整机、汽车电子及零部件市场具有领先优势,随着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兴起,公司战略调整开始发力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和众多试图布局氢燃料行业的上市公司一样,潍柴动力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燃料电池前沿核心技术,而最快捷的方式是参股国内外掌握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企业、合资建厂、支付对方技术转让费。
雄韬氢雄是雄韬股份旗下公司。雄韬股份自2016年开始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依托上市公司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借助政府产业园规划“东风”,结盟行业领先势力,快速全面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链。2018年,雄韬氢雄主要取了三项成果:一是自主研发的45kw燃料电池发动机XTQX3045C性能优良,功率体积比、质量体积比在国内首屈一指;二是在氢能产业链眼界开阔,广泛布局,已初步形成了产业链闭环;三是已在汉南区建立加氢站,日加氢能力达1000kg,为世界领先水平;大同加氢站也已建设完毕,为山西省首座。
2016年,爱德曼正式落户浙江嘉善,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致力于氢燃料电池及相关材料、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成立之后,爱德曼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不断创新,在国内建造了第一条燃料电池金属电极板生产线,生产了30KW、35KW、40KW和45KW电堆,产能可达2000套/年。爱德曼具有专业化的双极板、膜电极及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生产能力,掌握了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的表面涂层及膜电极生产的核心工艺和技术,采用0.1mm的不锈钢板制造的金属双极板厚度为0.93mm,同时着手研发下一代产品。在市场应用方面,爱德曼与东风汽车合作生产了7.5吨物流车和冷藏车,续航能力达到400公里,耗氢量为2-2.3公斤/百公里。
泰罗斯成立于2016年11月,主营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发与应用。其总经理张锐明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国内知名燃料电池研究机构),在美国攻读化工硕士和博士,研究方向都是燃料电池。自1993年起,张锐明一直在海外从事燃料电池工作,最早是电堆工程师,再到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应用经验。
众宇动力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致力于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氢能相关技术开发的高科技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均在燃料电池工业界有10多年的经验。目前公司在无人机动力系统和车用动力系统两个领域提供产品与服务,主要产品包括水冷、风冷电堆技术平台以及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在成立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众宇动力开发出其水冷电堆及风冷电堆,并推出第一代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随后经过不断完善升级,2014年又推出第二代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并在第一架燃料电池固定翼无人机上试飞成功。2016年,搭载众宇动力HyLite®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动力系统的六旋翼无人机在野外实际飞行中实现了4小时33分的续航能力,是当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而在固定翼上,该燃料电池系统能够提供将近24小时的续航能力。 在车载动力系统领域,众宇动力能够提供从10kW到100kW的车用动力系统产品与方案,主要集中在特种车辆及公共交通车辆。
南通百应全称为“南通百应能源有限公司”,拥有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郑剑平博士发明的碳纳米管生产MEA的发明专利的独家商业使用权。在Buckypaper发明者王博士的突破性技术基础上,郑博士发明了一种利用碳纳米管组成催化剂基底生产燃料电池膜电极(MEA)的创新技术。在这项实验室技术的基础上,南通百应成功地开发出了可以规模化生产的全套制造工艺,大大降低了MEA及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成本。公司产品的广泛应用将有可能改变燃料电池因过于昂贵而难以广泛推广的现状。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打开应用市场,燃料电池产业链日趋完善,市场空间正不断扩大,正蓄势待发。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汽车、无人机)的市场导入已经开始,未来几年有望逐步放量,未来或许成为主流动力汽车能源之一,也许是二十年也许是五十年,但总归比之今天的锂电或许更具备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