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品牌排行榜 其他 内容详情
2024年品牌工程咨询排行榜10强
 工程咨询 2024-12-19 03:20:25

中国报告大厅网的最新市场调研揭示了工程咨询行业的品牌影响力。2024年,工程咨询市场迎来了新的变化,各大品牌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在2024年工程咨询品牌排行榜中,各大品牌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提升了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这些品牌在工程咨询的生产和供应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2024年工程咨询品牌排行榜的详细排名为中咨CIECC、CRDC、SEI、中冶赛迪MCC、上海市政总院、中国移动设计院、铁一院、苏交科JSTI、华设设计、五环工程。

表1:2024年工程咨询十大品牌排行榜

排名品牌名称企业名称省份/地址
1中咨CIECC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市
2CRDC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
3SEI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市
4中冶赛迪MCC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
5上海市政总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6中国移动设计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7铁一院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
8苏交科JSTI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
9华设设计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
10五环工程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

一、品牌简介

(一)中咨CIECC

成立于1982年,国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之一,中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科学决策的重要咨询服务单位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简称中咨公司,英文缩写CIECC)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之一,是中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科学决策的重要咨询服务单位。

中咨公司的业务领域覆盖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具有甲级工程咨询综合资信、工程咨询专业资信、工程咨询专项资信、工程造价等专业资质,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SO45001等体系认证,建立了覆盖全部业务范围,较为健全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参与过的重要项目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京沪高铁、首钢搬迁、奥运场馆、百万吨级乙烯、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电站、大飞机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新疆和藏区发展等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体现综合国力的建设项目和发展规划,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三十八年的不懈努力,中咨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建了中咨品牌,形成了贯穿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业务链条,构建了咨询评估理论方法及服务体系,为国家制定技术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具有工程技术专业优势和宏观、产业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的课题研究,形成了具有中咨特色的研究领域。

(二)CRDC

中国铁设成立于1953年,是国家铁路集团旗下的工程设计企业,以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监理、工程总承包、产品产业化业务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设),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设计企业,前身为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铁三院),成立于1953年,总部位于天津市,是以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监理、工程总承包、产品产业化业务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具有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证书,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铁设技术力量雄厚,专业设置齐全,现拥有员工4918人,其中全国勘察设计大师6人,省级勘察设计大师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国铁集团百千万人才26人(专业领军人物6人,专业带头人20人),省部级以上专家129人,正高级工程师270人,高级工程师2199人,工程师及技术人员2207人,各类注册执业资格963人次。建有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与测评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勘察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建立了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三大体系。

中国铁设累计勘察设计铁路通车运营里程近5万公里,占到全国铁路通车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一,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1.1万余公里,铁路业务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在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新型轨道交通、磁浮交通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0项,京沪高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京津城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50项、优秀工程26项、优秀工程咨询成果26项,主持、参与编制《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城际铁路设计规范》、《重载铁路设计规范》等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51项、国铁集团标准16项,持有有效专利927项(其中发明专利219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38项。在综合交通枢纽、综合监测检测、综合勘探、航测遥感、三维(BIM)技术、无砟轨道、高品质桥梁、沉降变形控制、减振降噪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勘察设计手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SEI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我国首家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以能源化工工程设计为主体,提供从工程研发、技术许可、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管理到工程总承包的一站式服务业务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inopec Engineering Incorporation, 简称 SEI)成立于1953年,是我国首家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单位。SEI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咨询甲级、工程监理甲级等国家资质证书,能够提供以能源化工工程设计为主体,能够提供从工程研发、技术许可、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管理到工程总承包的一站式服务业务,业务覆盖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制油与煤化工、天然气净化液化与储运、生物能源等领域。公司现有职工2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名,行业设计大师10名,正高级职称近150人,高级职称1400余人。

SEI始终秉承“用精品工程为人类绘制石化宏伟蓝图”的使命,先后完成了2800多套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装置的设计建设,创造了辉煌的工程业绩。

SEI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先进炼化技术的工程转化,已经掌握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以及天然气净化、液化与储运的工艺和工程技术,成功实现了煤直接液化、煤制烯烃、高含硫天然气净化、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技术的工业应用,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化工主体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化工成套技术51项、有效专利700余项、专有技术200余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SEI将竭诚以优质、有温度的服务为境内外用户增值,实现SEI与用户共成长!

(四)中冶赛迪MCC

中冶赛迪始创于1958年,隶属于中冶集团旗下,是以高端咨询为引领,以钢铁工程技术、智能信息化、城市建设、绿色环保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工程技术企业集团

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中国五矿集团所属中冶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其前身重庆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系国家钢铁工业设计研究骨干单位,1958年为发展西南地区钢铁工业,由冶金工业部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迁渝成立,2003年改制成立股份公司,2011年成立集团。现已由一家专业化的钢铁设计院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型工程技术企业集团,形成了“以高端咨询为引领,以钢铁工程技术、智能化信息化、城市建设、绿色环保为四大板块”的业务体系,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中冶赛迪总部位于重庆,在海内外设立了20余家子公司,具备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公司拥有4000余名员工,拥有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工程监理大师、重庆市勘察设计大师等一批行业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4人、专业执业资格者1700余人。

中冶赛迪是新中国钢铁事业的开拓者与主力军,为新中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合理的钢铁布局、推动钢铁工业现代化做出重要历史贡献。在新的时期,中冶赛迪肩负中冶集团打造冶金建设国家队“领跑者”的使命和责任,引领中国冶金实现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中冶赛迪是代表中国工程技术走向世界的知名品牌,率先实现中国钢铁工程技术从引进到输出的转变,承担了一批“一带一路”重点工程项目,推动国际产能与装备合作,带动中国冶金全产业链、全系统走向海外。

中冶赛迪将60余年服务工业的领域知识与智能化信息化前沿技术相结合,构建起涵盖智能化信息化平台、智能方法和产品、大数据和云计算、自动化和数字化设计的五位一体大数据智能化生态体系。建设了基于自主芯片架构的数字基础设施——赛迪云,自主研发打造钢铁行业全流程实战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钢铁行业实施了一系列全球首创性的智能制造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长流程钢厂的智能制造。

中冶赛迪创新能力突出,建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10余个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拥有有效专利2000余项,主编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106项。

(五)上海市政总院

成立于1954年,专业工程勘测设计品牌,主要从事规划、工程设计和咨询、工程建设总承包及项目管理全过程服务等业务,业务涉及综合交通、地下空间、电气自控、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各领域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市政总院)成立于1954年,从事规划、工程设计和咨询、工程建设总承包及项目管理全过程服务。现拥有综合交通、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学科和规划、给水、排水、道路、桥梁、结构、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固废、建筑、水利水运、环境工程、城市园林景观、燃气、热力、设备、技术经济、信息技术、勘察、施工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等专业,覆盖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各领域,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行前列。2008年获得国家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证书,2010年完成公司制和集团化改革,2012年总院资产注入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整体上市。

秉承“科学创新,诚信奉献”的企业精神,贡献社会,造福民生,累计完成19000多项各类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和EPC总承包,项目遍布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上海的标志性工程有: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东海大桥、长江大桥、沪宁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南北高架道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外滩交通综合改造、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轨道交通10号线、延安路中运量公交系统、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长桥水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外滩滨江景观照明更新工程、迪士尼乐园、浦东世博公园、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嘉闵高架路(S32~莘松路)道路新建工程等。全国标志性工程有:杭州地铁5号线、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枢纽、银川滨河黄河大桥、宁波市北环快速路、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成都市二环快速路、都江堰西区水厂、拉萨纳金水厂、金门自大陆引水、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昆明市第十一污水处理厂、广州大学城地下综合管廊、海口地下综合管廊、佛山现代有轨电车、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福州仓山龙津阳岐水系综合治理、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呼和浩特市快速路环线BRT工程、重庆鹅公岩轨道专用桥、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三期、南京市城东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工程、湖南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南区地下空间项目、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温州市域铁路S2线、佛山市文化中心博物馆、长江岸线南京下关滨江段环境综合整治、深圳市光明新区海绵城市、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设计及施工咨询等等,在国内外树立“SMEDI”高端品牌。

(六)中国移动设计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直属咨询勘察设计单位,具有承担各种规模信息通信工程、通信信息网络集成、通信局房建筑及民用建筑工程的规划、可行性研究、评估、勘察、设计、咨询、项目总承包和工程监理任务的资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直属专业公司,是中国移动研发机构之一的“网络规划与设计优化研发中心”。公司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历经邮电部北京设计所、邮电部北京设计院、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2001年正式划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公司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通信委员会的组建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是国家甲级咨询勘察设计单位,具有承担各种规模信息通信工程、通信信息网络集成、通信局房建筑及民用建筑工程的规划、可行性研究、评估、勘察、设计、咨询、项目总承包和工程监理任务的资质;持有电子通信广电行业(通信工程)甲级、电子系统工程专业甲级和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具有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一级资质;具有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资格;业已通过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证书》,可承接对外承包工程业务。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专业齐全,机构完善,人才济济。公司本部设置14个职能部门,下设有线所、无线所、网络所、信息能源所、规划所和5G+创新业务所等6个专业所及信息建筑业务部、网络研究与设计优化研发中心,在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设有23家分公司,并拥有全资子公司北京煜金桥通信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拥有职工近5000人,超过90%以上人员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200余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设计手段先进,服务质量优良。公司聚焦网络领域规划、设计、优化“三大”基础业务能力,先后完成了一大批全国性的通信骨干网工程和新技术首例工程的设计任务,为中国通信网络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公司在信息能源、数据中心、网管、DICT(垂直行业)、软件工作量评估、采购咨询(招标代理)等新业务领域持续发力,研究成果有力支撑国家“十四五”大数据中心规划布局,数字能源机柜不断助力数据中心降本增效,各项新业务均取得显著成效。同时面向AaaS咨询服务、专网、软硬件集成等战略业务开展研发创新,为中国通信行业 “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以“成为一流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数智化科技型企业”为战略愿景,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持续推进中国移动“力量大厦”战略落地,持续提升企业影响力,确保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以适应国际、国内电信产业发展的需要。截至目前,公司获取各类部级优秀项目奖800余项。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已发布且有效的国际标准31项、国家标准37项、行业标准222项,移动集团企业标准编制328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面向未来,将立足于中国移动专业化公司,秉承中国移动 “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数智化服务专家、数智化网络建设与运维技术专家”为定位,以“成为信息服务建造技术应用创新者、一流解决方案提供者、支撑服务引领者”为目标,充分发挥技术牵引作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助力中国移动“创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做“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主力军”的总目标而努力奋斗!

(七)铁一院

成立于1953年,隶属于中国铁建,国内成立较早的大型综合性铁路勘察设计单位,业务涵盖地铁、轻轨、市域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磁浮等多种类型的规划研究和勘察设计,承担过国内外多个项目的勘察设计咨询监理任务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铁一院)成立于1953年,总部设在陕西省西安市,是国内成立较早的大型综合性铁路勘察设计单位,为中国铁建全资子公司。

铁一院城市轨道综合设计实力跻身全国前列,承担了全国30余个城市的轨道交通业务,涵盖地铁、轻轨、市域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磁浮等多种类型的规划研究和勘察设计;在全国11个省区开展了20余项旅游轨道交通研究和设计,成为“交通+旅游+N”模式的领军者;持续拓展新型轨道交通、生态环保、TOD、站城融合(片区)开发等新兴业务领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紧跟“一带一路”倡议步伐,在全球40多个国家承揽了超过2000多公里的铁路、公路、地铁等项目勘察设计咨询监理任务,逐步向国际高层次咨询领域转型升级。

铁一院业务范围涵盖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咨询、监理、总承包和房地产、资本运营、综合物业开发等全过程、全产业链,拥有国家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及工程咨询等20余项各类甲级资质证书,通过ISO9001认证,建立运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并获得英国皇家UKAS认证。铁一院建有“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铁道及地下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院士专家工作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铁一院始终将人才和技术为企业发展的双翼,现有员工4300人,集中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先后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人,各类省部级人才近200人次,高级工程师以上人员2000余人,各类国家注册执业资格1200余人次。建院以来,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2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1项。拥有专利技术1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6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850余项,摘得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大奖13项。

(八)苏交科JSTI

苏交科是基础设施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从事公路、市政、水工、铁路、城市轨道、环境、航空和建筑等行业的规划咨询、勘察设计、科研检测、安全评价、节能环保、监理、工程总承包、PPP投融资、智慧城市及互联网+的信息化业务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交科”)是基础设施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始终致力于提供创新性、引领性解决方案,打造国际化科技企业集团,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12年1月10日,集团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284)。2015年5月,“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2016年,集团战略联合了全球领先的工程设计咨询服务商——Eptisa Servicios de Ingenieria,S.L.(简称“Eptisa”)公司。

集团业务涉及公路、市政、水运、铁路、城市轨道、环境、航空和水利、建筑、电力等行业,提供包括投融资、项目投资分析、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检测、安全咨询、数字化智能化、项目管理、运营养护、资产管理、新材料研发的全产业链服务。目前已拥有108家子公司,在全球20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60多个国家开展项目,现拥有8000多名正式员工。

多年来,集团围绕技术研发,坚持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形成以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核心、20余个部省级平台为支撑的平台群,对交通行业需求开展各类研究,多次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重大专项。

未来,苏交科将持续立足本地、放眼全球,以数据底座、正向设计打造业务中台,以管理知识及能力沉淀为管理中台,以数字化、产业化为双助推器,突破能力上限,打造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智库型科技平台,助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九)华设设计

创始于1960年,国内先进的全过程咨询技术服务商,深耕交通、城乡两大基础设施领域,具备交通全行业(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综合设计能力的工程咨询设计集团

华设设计集团(以下简称“华设集团”)创立于1960年,是中国先进的全过程咨询技术服务商,前身为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1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整体上市(华设集团,603018),成为A股独立上市的工程设计公司。华设集团在全球拥有6300多名员工,拥有咨询综甲、勘察综甲、设计综甲和城乡规划甲级即“三综一甲”行业从业资质,先后荣获590多项国家、省、部级咨询、勘察、设计和科技奖项,以及国际桥梁大会亚瑟·海顿奖、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百年工程项目奖、美国土木工程协会杰出成就奖、英国建筑协会优质工程奖等十多项国际大奖。

上市以来,华设集团深耕交通、城乡两大基础设施领域,充分发挥资质高、专业全的特色,始终坚持多专业、跨行业融合发展,从江苏走向全国,从规划设计走向全生命周期服务,从基础设施走向智慧、环保、新能源、装配式建造、商业消费等新兴专业领域,在交通规划、全地形高速公路、千米级跨江大桥、超长水下隧道、航道港口、城市快速路、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务等细分市场拥有众多技术品牌,成为一家具备交通全行业(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综合设计能力的工程咨询设计集团。

当前,华设集团围绕“数字化、产业化、平台化、国际化”,积极探索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径,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为驱动,着力构建全场景、全过程数字化和SaaS化交付能力,不断引领和推动中国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变革;围绕“市场洞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全流程创新体系,重塑企业战略、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由业务链转向价值链,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和资本驱动,打造华设第二增长曲线;构建政企、校企、产业三大合作生态圈,以及高效敏捷的业务前台、支持中台和战略后台,围绕“一个华设、一个品牌、一个标准”,不断提升全球化资源整合和布局能力。

未来,华设集团将继续高举“走出去”和“卓越、极致”两大战略,肩负“让世界更通达,让城市更宜居”的企业使命,以“拼搏者”文化为内生动力,筑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内核,致力于成为交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专业技术服务商,打造以规划设计为入口的创新企业平台。

(十)五环工程

中国五环工程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化学工业部第四设计院,现为中国化学全资子公司,以化工领域为主,集技术研发、工程科技、工程服务和实业运营为一体的国际工程公司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五环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化学工业部第四设计院,现为中央企业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能源低阶煤综合利用中心,是全国文明单位和中国AAA级信用企业。

五环公司是一家集技术研发、工程科技、工程服务和实业运营为一体的国际工程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在氨及氨加工、磷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油气储运、新材料、工业环保等领域,是中国具实力的工程公司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的排头兵,累计完成3000多项大中型设计项目和300多项EPC项目,其中境外项目200多项,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320多项。

五环公司拥有一支专业齐全、经验丰富、勇于开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职工1200余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超过95%,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96%以上,其中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行业设计大师6人,国家各类注册执业工程师350多人。

五环公司构建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体系和应用体系,能按国际通用模式开展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拥有国际一流的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等应用软件和工程数据库,以精湛卓越的技术实力确保了优质的工程质量。

五环公司高度重视QHSE管理,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工程公司QHSE管理体系。获得了英国劳氏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项证书,高质量的体系运行管理已成为行业内典范。

五环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在多个领域处于国内先进地位,取得众多具有重大产业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开发并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累积持有专利技术287项、专有技术21项。

在新的发展阶段,五环公司将秉承“创建精品工程,成就客户事业”的企业使命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客户提供先进的工程解决方案和一流的工程技术服务,与社会各界携手走向美好未来! 

二、品牌优势

在任何领域的企业成功,专利信息和起草标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专利信息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产物,它可以保护企业权益,提升企业竞争力;起草标准则是企业产品制造和服务领域的质量保障,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提高行业基础标准。

(一)中咨CIECC

表2:起草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GB/T 40419-2021健康信息学 基因组序列变异置标语言(GSVML)2021-10-112022-05-01
GB/T 39091-2020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导则2020-09-292021-04-01
GB/T 38680-2020工业低品位余热集中供热系统技术导则2020-03-312020-10-01
GB/T 38678-2020浅层地热能利用通用技术要求2020-03-312020-10-01
GB/T 36675-2018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公共建筑项目2018-09-172019-04-01

(二)CRDC

表3:起草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GB/T 39902-2021城市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技术条件2021-03-092021-10-01
GB/T 37423-2019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吸收逆变装置2019-05-102019-12-01
GB/T 37120-2018轨道交通地理信息数据规范2018-12-282018-12-28
GB/T 28026.1-2018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电气安全、接地和回流 第1部分:电击防护措施2018-12-282019-07-01
GB/T 28026.2-2018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电气安全、接地和回流 第2部分: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杂散电流的防护措施2018-12-282019-07-01

(三)SEI

表4:专利信息

序号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名称
1ZL201310067950.1一种液化天然气蒸发气再冷凝系统及方法

表5:起草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GB/T 26978-2021现场组装立式圆筒平底钢质低温液化气储罐的设计与建造2021-12-312022-07-01
GB/T 40741-2021焊后热处理质量要求2021-10-112022-05-01
GB/T 40297-2021高压加氢装置用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2021-08-202022-03-01
GB/T 14909-2021能量系统?分析技术导则2021-04-302021-11-01
GB/T 40029-2021液化天然气储罐用预应力钢绞线2021-04-302021-11-01

(四)中冶赛迪MCC

表6:起草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GB/T 31328-2014海水淡化反渗透系统运行管理规范2014-12-052015-06-01
YB/T 4960-2021冶金企业污染场地地下水抽提技术规范2021-05-172021-10-01

(五)上海市政总院

表7:专利信息

序号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名称
1ZL201510907901.3一种超高效智能型复合式恶臭气体处理装置

表8:起草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GB/Z 40846-2021工程咨询 基本术语2021-10-112022-05-01
GB/T 40994-2021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杆 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2021-11-262022-03-01
GB/T 40757-2021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潜力评估方法2021-10-112022-02-01
GB/T 40761-2021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改变我们的城市 GB/T 40759本地实施指南2021-10-112022-02-01
GB/T 40763-2021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商务区 GB/T 40759本地实施指南2021-10-112022-02-01

(六)中国移动设计院

表9:专利信息

序号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名称
1ZL201110404649.6一种指令下发方法和设备
2ZL201010273995.0长期演进系统中特殊时隙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3ZL200910091418.7一种网络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表10:起草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GB/T 15972.32-2021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32部分: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涂覆层可剥性2021-10-112022-05-01
GB/T 40994-2021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杆 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2021-11-262022-03-01
GB/T 15972.31-2021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31部分: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抗张强度2021-08-202022-03-01
GB/T 39847-2021固定卫星通信业务地球站进入卫星网络的验证测试方法2021-03-092021-10-01
GB/T 39564.1-2020光纤到户用多电信业务经营者共用型配线设施 第1部分:光缆交接箱2020-12-142021-07-01

(七)铁一院

表11:起草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GB/T 41217-2021城市地铁与综合管廊用热轧槽道2021-12-312022-07-01
GB/Z 40846-2021工程咨询 基本术语2021-10-112022-05-01
GB/T 39858-2021隧道预切槽设备2021-03-092021-10-01
GB/T 28026.3-2018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电气安全、接地和回流 第3部分:交流和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相互作用2018-12-282019-07-01
GB/T 28026.2-2018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电气安全、接地和回流 第2部分: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杂散电流的防护措施2018-12-282019-07-01

(八)苏交科JSTI

表12:专利信息

序号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名称
1ZL201510116388.6纤维板材张拉装置及其张拉方法
2CN201410579409.3用于景观水体与河道整治的强化预处理防堵塞的人工湿地
3CN201620627463.5一种耐久型彩色罩面铺装结构
4CN201520542041.3一种预防螺栓脱落的结构
5CN201720474121.9测斜仪测头捞取工具

表13:起草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GB/T 41054-2021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2021-12-312022-07-01
GB/T 41055-2021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无损检测(远场涡流电磁法)技术要求2021-12-312022-07-01
GB/T 41057-2021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分布式光纤声监测技术要求2021-12-312022-07-01
GB/T 26745-2021土木工程结构用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2021-08-202022-03-01
GB/T 39559.2-2020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桥梁2020-12-142021-07-01
工程咨询相关排行
工程咨询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