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根据中国药企排名数据了解,中国药企排名为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是中国药企排名详细名单。
中国医药市场则由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三部分组成。从市场份额来看,化学药的占比较高,生物药占比较低。从增长率角度来看,生物药的增速远高于化学药和中药,按照收入计算,2016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1%。生物药市场预计于2025年达到8,116亿元人民币,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8.6%。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参股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2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即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27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公司。员工2万余人,注册资本共计37亿元,资产总额119亿元。哈药集团融医药制造、贸易、科研于一体,主营业务涵盖抗生素、化学药物制剂、非处方药品及保健食品、中药、生物工程药品、动物疫苗及兽药、医药流通七大产业领域。
向“世界级企业迈进”进程中的“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71年,一家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国家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是“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建设单位。集团总部位于长江之滨、“长三角”名城江苏省泰州市,现有员工10000余人,总资产100多亿元,总占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综合经济效益跃居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榜首位,跻身中国最大企业集团500强和全国纳税500强,缔造出独领风骚的规模优势。
罗氏制药是一家跨国制药公司,成立于1896年,1926年,罗氏来到中国。 罗氏的业务范围主要涉及药品、医疗诊断、维生素和精细化工、香精香料等四个领域。罗氏的业务范围主要涉及药品、医疗诊断、维生素和精细化工、香精香料等四个领域。罗氏还在一些重要的医学领域如神经系统、病毒学、传染病学、肿瘤学、心血管疾病、炎症免疫、皮肤病学、新陈代谢紊乱及骨科疾病等领域从事开发、发展和产品销售。其中,罗氏巴塞尔的医学免疫学研究中心和美国的基因研究中心在国际医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著名品牌有罗氏芬、罗荛素、氟铁龙、美多芭、罗盖全、罗内、骁悉、希罗达等。
作为最早成立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和强生公司在华最大制药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总部设在北京,生产基地位于西安,在华员工超过3,000人。公司业务包括生产和销售高质量的药品,产品主要涉及胃肠病学、神经精神学、变态反应学、疼痛管理学、抗感染、生物制剂和肿瘤等领域。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简称:中美史克),属于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最大的药厂之一的葛兰素史克(GSK)与国内大型药厂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太平(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消费保健用品公司。作为最早在华设立的外商合资药厂之一,中美史克早在1987年便在中国生根。20年来,中美史克一直秉承着大爱铭心的理念,用优质的产品和爱心回报社会。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0年,原名连云港制药厂,是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上市企业,总部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276,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和手术用药的研究和生产基地,目前是国内最具创新能力的大型制药企业之一。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5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北京第一家上市的国有企业。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首家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双鹤药业上市10年来已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医药集团公司。凭借其强劲的研发实力和质量保障体系,双鹤药业的产品线不断丰富,主导产品销售量保持稳步攀升,在全国输液、心脑血管和内分泌三大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
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由葛兰素史克集团在中国-新加坡 工业园区独资建造的现代化医药生产基地,是葛兰素史克集团在华投资最大的项目,同时也是最大规模的外商投资制药企业。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1992年起源于北京,2001年正式成立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医药产业为主营、资本经营为平台,兼营宾馆酒店业和房地产开发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公司成立迄今,企业经营一直呈现稳健、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前20强,2009年集团总销售额约38亿元人民币。
豪森医药创建于1995年7月,已发展成为集化学、生物药物研究,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合成,制剂制造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医药集团,集团本部及制造基地位于黄海之滨、风光秀丽的花果山下,是国家最早评定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之一,国内最大的抗肿瘤和精神类药物研发和和生产基地之一。“豪森”为“中国驰名商标”。
为了缓解医保支付压力,同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国家近年来的另一个举措,是大力鼓励、支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通过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医保的重要补充,满足人民群众的大病医疗需要。这几年保险市场上,各类医疗险百花齐放,层出不穷就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