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发动机行业内部的竞争。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几种:
一是行业增长缓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激烈;二是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抵相当;
三是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或者只少体现不出明显差异;
四是某些企业为了规模经济的利益,扩大生产规模,市场均势被打破,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诉诸于削价竞销。
2)发动机行业顾客的议价能力。行业顾客可能是行业产品的消费者或用户,也可能是商品买主。顾客的议价能力表现在能否促使卖方降低价格,提高产品质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务。
3)发动机行业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表现在供货厂商能否有效地促使买方接受更高的价格、更早的付款时间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发动机行业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对手指那些可能进入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它们将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分享已有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结果是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售价下降,行业利润减少。
5)发动机行业替代产品的压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满足同样需求从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竞争压力。
发动机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是分析发动机行业市场竞争状态的研究成果。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研究发动机行业市场竞争情况,有助于发动机行业内的企业认识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并掌握自身在发动机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以及竞争对手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提供依据。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10月25日,我国C919全球首架交付机首次换发工作圆满完成,填补了我国大飞机在民航发动机大修能力的一项空白,标志着我国国产民机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为飞机提供动力,全球只有少数国家掌握核心技术。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之花”,是军工行业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之一,并预计将迎来至少5-10年黄金发展期。我国已具备完整的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受益于军机放量以及实战化训练的持续推进,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正在持续扩容。供给端长期制约因素逐步消除,已进入型号研制加速期,后续新型号的加速迭代也将拉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发动机的大缸径化、大马力化是超额利润的核心来源,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大缸径发动机特指缸径超过150mm的大型发动机,主要用于发电和船舶,是发动机行业蓄势待发的“新质生产力”。大缸径发动机单价高达百万元至千万元;预计2026年全球大缸径市场空间15万台,对应2022-2026年CAGR为9%。当前全球大缸径发动机市场由海外寡头垄断,且格局稳定。我们认为中国企业有望厚积薄发、紧握机会——向内开启国产化替代,向外开拓海外市场,最终实现发动机产业升级、在高端发动机市场上攫取全球份额。此外,大缸径发动机为壁垒清晰、需求稳定的盈利源,有望为中国龙头厚增盈利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