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是对货币政策行业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区域市场、市场走势及吸引范围等调查资料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指通过货币政策行业市场调查和供求预测,根据货币政策行业产品的市场环境、竞争力和竞争者,分析、判断货币政策行业的产品在限定时间内是否有市场,以及采取怎样的营销战略来实现销售目标或采用怎样的投资策略进入货币政策市场。
货币政策市场分析报告的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货币政策行业市场供给分析及市场供给预测。包括现在货币政策行业市场供给量估计量和预测未来货币政策行业市场的供给能力。
2)货币政策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货币政策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包括现在货币政策行业市场需求量估计和预测货币政策行业未来市场容量及产品竞争能力。通常采用调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相关分析预测法。
3)货币政策行业市场需求层次和各类地区市场需求量分析。即根据各市场特点、人口分布、经济收入、消费习惯、行政区划、畅销牌号、生产性消费等,确定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及用户的需要量以及运输和销售费用。
4)货币政策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包括市场主要竞争主体分析,各竞争主体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行业采取的主要竞争手段等;
5)估计货币政策行业产品生命周期及可销售时间。即预测市场需要的时间,使生产及分配等活动与市场需要量作最适当的配合。通过市场分析可确定产品的未来需求量、品种及持续时间;产品销路及竞争能力;产品规格品种变化及更新;产品需求量的地区分布等。
货币政策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可为客户正确制定营销策略或投资策略提供信息支持。企业的营销策略决策或投资策略决策只有建立在扎实的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只有在对影响需求的外部因素和影响购、产、销的内部因素充分了解和掌握以后,才能减少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12月24日,标普红利ETF(562060)收盘涨1.28%,成交额2727.79万元。成份股全线飘红,奥普科技涨 1.56%,高测股份涨1.30%,永兴材料涨1.17%,三七互娱、石英股份、兰花科创等纷纷跟涨。兴业证券表示,9月24日货币政策新政中提到的“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利率约为2.25%”的措施,可能会为市场带来利好红利风格。理论上,只要公司股息率超过2.25%,就存在套利机会,这将激励大股东持续贷款回购股票,从而支撑股价。大股东在贷款回购的同时,有动机提升股息率,这有助于约束经营者的过度资本开支,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股息率的提升也意味着A股整体Payout的明显提升,未来A股市场可能出现类似于美股的“低息借款,然后分红回购”的现象。在新政下,央行似乎向非银机构提供了直接投放流动性的渠道,股票资产实质上成为了央行流动性投放的抵押品,同时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强化高股息风格的演绎。
中国金融时报文章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新定调让市场颇为振奋。在业内看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充裕的流动性、低位的利率水平、相对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等,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更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民生消费、绿色发展等领域,促消费、扩投资,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实际上,从“稳健”到“适度宽松”,不变的是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观察过去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可知,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内需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能真正体现支持性成效,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若经济下行压力缓解,货币政策也会回归常态,“宜松则松,宜紧则紧”,正是货币政策精准有效的体现。
雷恩:降息的速度和规模将在每次会议上根据收到的数据和综合分析确定。更明显的是,欧元区通胀开始稳定在欧洲央行2%的目标上。
中信建投表示,央行近期推出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临时正逆回购、国债买卖、SFISF、买断式逆回购等。对应逐步减少的是MLF/PSL等工具。而OMO逆回购工具则作为基准,继续发挥重要功能。
中信建投表示,央行近期推出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临时正逆回购、国债买卖、SFISF、买断式逆回购等。对应逐步减少的是MLF/PSL等工具。而OMO逆回购工具则作为基准,继续发挥重要功能。从央行系列工具的去留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点:第一,我国货币信用的基础在从单纯倚赖信贷(银行信用)转向多元化,特别是增加了债券(政府信用)的比例;第二,通过对股票和债券的直接操作,央行的实际交易对手从过去的大行扩展到各类金融机构,对市场特别是流动性投放的话语权大幅增强;第三,央行操作的市场化程度明显增强,一方面是从无公开报价的贷款转向有公开报价的债券等金融资产。另一方面是政策操作利率与市场利率接近、应急工具根据市场流动性差异化定价。
最新金融数据出炉,折射出金融市场新变化。中国人民银行10月14日披露的金融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0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68万亿元。权威专家表示,M2增速稳中有升,反映近期股票市场回暖,部分资金加速由理财等资管产品回流,带动了M2回升。展望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尤其是在促进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进一步发力。(上证报)
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是与国际上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相对应的,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这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法也是不矛盾的。在内需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能真正体现“支持性”成效,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若经济下行压力缓解,货币政策也会回归常态。“宜松则松,宜紧则紧”,本身也是政策稳健的体现。(一财)
德邦证券宏观与资产配置团队则指出,近期人民币较快升值存在内外部两方面因素,外部来看,美联储开启降息,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企业结汇需求或集中释放;内部来看,金融支持稳增长一系列政策加码,对中国资产的风险偏好或有所上升,增长预期也得到提振。当前基本面及货币政策反映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枢可能在7左右。(澎湃新闻)
货币政策信号繁多,全球汇市近期方向仍不明朗。平安银行平安避险策略分析师李妳分析认为,美国经济呈现韧性削弱降息押注,美元指数持平。担心美日利差不会继续收敛,日元走弱。通胀及基本面支撑英国央行不急于降息,英镑弹性较大。人民币短期波动加大,后续待基本面改善迎来估值修复。(第一财经)
华创证券研报称,从降息来看,本次政策利率调降20bp,幅度略超预期(2021年以来的最大幅度)。过去一年,外部的汇率压力是掣肘我们国内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8月以来,随着国内汇率弹性加大,华创证券测算的逆周期因子的影子变量已经逐步退出。这可能意味着,国内货币政策能更大程度“以内为主”,从这个角度来看,后续的货币政策频率幅度可能都比过去一年有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