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迅速,随着中国经济由外需向内需驱动的转换,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将得到提升。总体来看,未来的食品、农业需求增长,与经济总体增长相类似,即由过去的数量驱动 ,逐渐转化为价值驱动 ,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转换。
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增长迅速,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逐渐上升。2016年我国食品工业运行数据统计详情如下。
2016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不含烟草)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0986.2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利润总额7247.7亿元,同比增长6.1%;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07.9亿元,同比减少10.4%;资产合计65630.5亿元,同比增长5.7%;存货9009.2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产成品存货3764.6亿元,同比增长4.8%)。
2016年1-12月,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现价)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8%、2.3%和2.2%,同比分别增长6.1%、8.8%和8.0%。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食品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最大的支柱产业、税收和利润较高的产业,甚至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但面临的食品安全挑战也不容忽视。
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了25.7万批次食品样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6.8%,与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食品安全抽检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从2014年至2016年的抽检情况看,调味品、饮料、水果制品、蛋制品、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9类的抽检合格率逐年升高。
数据显示,2016年大宗日常消费品抽检合格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其中粮食加工品合格率为98.2%,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合格率为97.8%,肉、蛋、果、蔬等食用农产品为98%,乳制品合格率为99.5%。
尽管2016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还有一定距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