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城乡居民购买力增长限制等因素影响,包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据统计数据显示,1-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71.79亿元,同比增长9.5%。
据商务部商贸流通业统计监测系统显示,1-9月我市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情况如下:
1、大型百货零售企业运行平稳,销售小幅增长。据2016-2021年中国消费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监测显示,1-9月我市重点监测的包百、王府井、维多利、万达百货等大型零售企业完成商品销售2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服装类销售额同比下降2.26%,鞋帽类同比下降7.44%,针、纺织品同比下降16.93%,化妆品类同比增长19.7%,金银珠宝类同比下降3.71%,日用品类同比增长2.44%,体育用品类同比下降14.25%。
2、大型超市类商品需求稳定,销售小幅回落。1-9月我市重点监测的永盛成、华联、好又多、美特好等大型超市完成销售额4.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8%。其中,粮食类销售同比增长0.2%、食用油同比下降0.44%、肉类同比下降15.7%、鸡蛋同比下降5.3%、水果同比增长0.2%、蔬菜同比下降6.9%、饮料类同比增长10.5%、烟酒类同比下降1.8%。
3、餐饮业消费稳步转型,营业收入放缓。今年我市餐饮企业结合实际,调整市场结构和运行模式,在转型升级、创新经营模式、文化融合、电子商务应用等方面开拓经营理念,多元化消费方式继续渗透,移动端线上消费也成为主流消费方式,如线上团购、扫二维码送优惠券、微信转发即送、美团外卖等多种营销方式,适应年轻大众餐饮消费需求,引领餐饮消费新时尚。1-9月我市重点监测的香格里拉、海德、神华、丽晶、稀土大酒店等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5.7亿元,同比下降2.87%。
4、家用电器类商品销售小幅下滑。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家电市场需求减弱,行业竞争加剧,我市家电消费市场出现小幅下滑。1-9月我市家电类商品实现销售额7.1亿元,同比下降5.86%。其中,洗衣机增长28.62%、电冰箱增长3.08%、空调增长11.35%、电视机下降7.92%。四大类主营家电商品销量实现105025台,同比下降17.15%。
5、石油及制品类运行平稳,销售有所下滑。1-9月,中石油销售量为17.98万吨,同比下降2.09%,销售额为13亿元,同比下降7%;中石化销售量为18.38万吨,同比增长26.63%,销售额为10.14亿元,同比增长6.3%;宁鹿公司销售量为7.9万吨,同比下降39.4%,销售额为4.58亿元,同比下降41.5%。由于目前受经济持续下行压力的影响,地区成品油市场需求持续下降,中石化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营销策略,促销活动多力度广,销售量价比去年同期有大幅提高。受煤矿企业整合、原煤市场需求减少和销售价格的多重影响,煤矿企业的开工情况仍不容乐观,直接影响成品油需求量;钢材价格持续走低,市场需求萎缩,直接影响钢铁企业生产积极性,导致成品油需求量减少;运输行业受煤矿整合、运费低,矿山机具及车辆处于闲置状态汽、柴油需求量减少等方面因素影响,部分石油企业依然处于销售小幅下滑趋势。
6、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9月上旬重点监测的67种商品中,零售价格上涨的有19种,下跌的有46种,持平的有2种。其中,粮食类均价为7元/公斤,环比下降0.28%;食用油类均价为14.22元/升,环比下降15.1%;鸡蛋均价为9.3元/升,环比上涨7.02%。猪肉零售均价为30.3元/公斤,环比下降3.84%;其中五花肉29.93元/公斤,环比下降4.77%;精瘦肉30.66元/公斤,环比下降2.94%。牛肉批发价为49元/公斤,环比持平;羊肉34元/公斤,环比下降4.9%。重点监测的18种蔬菜平均零售价为4.55元/公斤,环比上涨24.32%。
1、受宏观经济不稳及政策调整影响。受宏观经济不稳影响,全市消费品市场发生明显变化,刺激政策对消费的影响逐步消化,消费更趋理性,消费品市场需求动力有所减弱。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严规下,集团消费下降明显,以公务、商务为主的中上和高端消费大幅减少,一些住宿餐饮经营企业由于追求高端消费路线,过于单一的经营形式使经营无法及时转型,造成企业收入持续下降。
2、经营成本上升、同业竞争加剧。近两年,商贸企业劳动力、租金、能耗等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企业经营压力骤增,生存空间被挤压。在商贸流通业体系中,传统商贸流通业所占比重过大,以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为主的传统产业业态没有根本性改变,同业之间竞争加剧,创新升级跟不上消费需求增长步伐,制约了商贸企业发展。
3、传统消费模式遭遇较大挑战。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相比较网络销售的快速发展,百货店、大商场及超市等传统消费业态销售平淡,有些没有网上销售的实体店面临消费日益分流的困境,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主要传统业态增长乏力。
1、努力培育消费热点。下一步将密切关注政策动向的同时,以百姓时下最关切、最时尚、最热门的消费为节点,放大节日效应,拉动商品销售。发展新潮休闲、绿色健康、环保节能型经济,促进消费升级换代。
2、保障供应,繁荣市场。各企业要根据时令、天气、节假日特点,做好商品供应工作,做到品种齐全、足量供应的同时要抓住市民需求心理,备好新颖、时尚、健康、绿色、文化气息浓的商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挖掘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