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虽然在奥运上着实风光了一把,被当做中医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但这也难阻我国中药贸易的低迷。据数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中药贸易成为同期整体医药出口下滑最大的品类。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中药贸易额为22.8亿美元,同比下滑6.3%。其中,出口17.5亿美元,同比下滑9.0%;进口5.3亿美元,同比微涨4.0%。
据报告大厅《2016-2021年中国现代中药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分析,2016年上半年,中药类产品包括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提取物和保健品出口均陷入负增长,且出口量和出口额全部“双降”,在中药类产品出口记录上实属罕见。
上半年中药类产品进口5.3亿美元,同比增长4.0%,实现止跌回升,再次迈入正增长时代。具体到品种类别,提取物和保健进口同比大幅增长,而中药材及饮片和中成药仍保持低迷,跌幅均超过两位数。
出口详情:全线下降
提取物出口首次出现沦陷
报告显示,占整个中药类产品出口额近六成的提取物,近10年来出口一直保持20%以上增速,但上半年出口量却同比下降10.6%,出口额同比下降5.8%。植物精油类出口骤降是整个提取物出口沦陷的重要因素,如柠檬油出口同比下降43.3%,桂油出口同比下降14.4%,茴香油出口同比下降20.1%,薄荷油出口同比下降49.3%。
报告分析,在提取物出口品种方面,排名前十的热点品种为甜菊叶提取物、桉叶油、薄荷醇、万寿菊提取物、桂油、甘草提取物、越橘提取物、麦芽酚、芦丁提取物、水飞蓟提取物,其总出口额将近5亿美元,占提取物出口的近50%。其中,甜菊叶提取物单品种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桉叶油和薄荷醇单品种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
中成药出口断崖式下跌
报告显示,我国中医药代表中成药上半年出口额仅为9969.1万美元,同比下降27.4%。中成药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中国香港、美国和日本领跌,尤其是中国香港,出口额同比下滑了近50%。
报告分析,近两年来中成药出口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今年上半年形势急剧恶化,出现断崖式下跌,使得中成药国际化之路充满着艰辛。
报告显示,中成药出口的最大品种仍然为片仔癀,出口额为1161.7万美元,同比下滑26.8%。中成药出口的第二大品种是清凉油,出口额为1082.3万美元,同比下降13.1%,其余安宫牛黄丸及云南白药的出口额都不足千万美元。
中药材及饮片表现欠佳
报告显示,上半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量同比下跌25.2%,出口额同比下跌9.6%,虽跌幅较大,但较2015年全年出口额18.3%的跌幅有所收窄。
保健品量、价、额齐跌
报告显示,上半年保健品出口额为1.2亿美元,同比下滑13.3%,出口数量2.8万吨,同比下降9.8%,出口价格4.5美元/公斤,同比下滑3.9%,是除中成药之外又一类量、价、额齐跌的产品。
进口详情:止跌回升
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植提物进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进口品种主要集中在薄荷醇、柠檬油等精油产品以及甘草酸粉等。
保健品进口额为8219.8万美元,同比增长15.7%,需要注意的是保健品之所以实现正增长,主要是其进口价格的跨越式攀升,幅度高达73.8%,而其进口数量仍有33.5%的降幅。
中成药进口1.1亿美元,同比下跌17.0%,中成药与保健品状况完全相反,进口下跌主要原因为量升价跌,虽进口量增长80.8%,但难抵价格54.1%的下降。
中药材及饮片延续了低迷的态势,进口7583.9万美元,同比下跌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