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持续萎缩的背景下,我国中药贸易也“出师不利”,陷入低迷,成为同期整体医药出口下滑最大的品类。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中药贸易额为22.8亿美元,同比下滑6.3%。其中,出口17.5亿美元,同比下滑9.0%;进口5.3亿美元,同比微涨4.0%。
上半年,中药类产品包括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提取物和保健品出口均陷入负增长,且出口量和出口额“双降”,在中药类产品出口纪录上实属罕见。
中药类产品进口止跌回升
上半年,中药类产品进口5.3亿美元,同比增长4.0%,实现了止跌回升,再次迈入正增长时代。具体到品种类别,提取物和保健品进口同比大幅增长,而中药材及饮片和中成药仍保持低迷,跌幅均超过两位数。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提取物进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进口品种主要集中在薄荷醇、柠檬油等精油产品以及甘草酸粉等;保健品进口额为8219.8万美元,同比增长15.7%。需要注意的是保健品之所以实现正增长,主要是其进口价格的跨越式攀升,攀升幅度高达73.8%,而其进口量有33.5%的降幅;中成药进口1.1亿美元,同比下跌17.0%。中成药与保健品状况完全相反,中成药进口下跌主要原因为量升价跌,虽进口量增长80.8%,但难抵价格54.1%的下降;中药材及饮片延续了低迷的态势,进口7583.9万美元,同比下跌21.1%。大宗品种进口价格下降是主要原因,如甘草进口价格同比下滑29%,鹿茸进口价格同比下滑25.6%,还有红豆杉、人参、茯苓等品种。
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量跌价升
上半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4.9亿美元,同比下降9.6%;出口量7.0万吨,同比下降25.2%;出口均价7.1美元/千克,同比大幅增长20.8%,量跌价升是上半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主要特点。可喜的是,中药材及饮片出口跌幅收窄,较去年全年近20%的跌幅有回转迹象。
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前10大品种分别为:人参、枸杞、地黄、党参、半夏、菊花、白术、茯苓、黄芪和川芎。其中,仅人参、半夏和茯苓出口额呈现正增长,其他的均同比下滑。人参是表现非常抢眼的品种,上半年人参出口量同比增长154.8%,达1162.2吨;出口额同比增长69.7%,达8831.2万美元。人参主要出口目的地为日本,占出口总额的55.6%。另外,半夏上半年的出口也颇受关注,出口量同比增长150.4%,出口额同比增长100.8%。日本是半夏最大的目标市场,占总出口额的61.5%。令人遗憾的是,排名前十的品种中,地黄、党参、菊花、黄芪、川芎出口额跌幅较大,均超过了两位数。
亚洲地区依旧是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主要市场。中国香港是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第一市场,上半年内地对香港出口2.58万吨,同比下降34.7%;出口额1.45亿美元,同比下跌21.6%;价格同比上涨20.1%。日本是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第二大市场,上半年对日出口9244.3吨,同比增长6.4%;出口额达到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9%;出口价格同比上涨27.7%。两大市场的境况截然相反,对日出口的大幅增长使得整个中药材及饮片出口跌幅有所收窄。
另外,上半年还有几个市场值得关注,中国台湾、德国、意大利等市场均保持了正增长。
更多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中药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