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塑料颗粒 内容详情
2016年我国再生塑料颗粒产业布局趋势分析
 再生塑料颗粒 2016-05-30 09:30:51

  据我国再生塑料颗粒产业布局分析,2016年,节能环保再次被推上一个热潮,而与之息息相关的行业想必离不开再生塑料行业。借助两会以及互联网的力道,再生塑料行业备受业界人士关注,相信在这股大趋势下,该行业将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现对2016年我国再生塑料颗粒产业布局趋势分析

  不久前落下帷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也因此成为社会热议的今年十大“钱景”行业之一。近日,位于我市南安省新镇的福建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作为全国仅有的49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之一亮相再生塑料大会,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线上线下探索“互联网+分类回收”

  我国再生塑料产业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加工利用规模位居前列,而且部分关键技术及装备水平已经跃居国际先进。会上,覆盖再生塑料全产业链上下游的上百家企业齐聚一堂,共商发展。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作为一家致力于废旧塑料“高值化”利用,以及废弃有色金属、废电子电器、废轮胎、报废汽车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大型园区,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屡被专家学者在各类报告中提及、推介,备受行业瞩目。大会首日,园区便与行业龙头上市企业启迪桑德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力争赢得发展先机。令人惊喜的是,这份协议还释放了一个未来废品回收形式颠覆性变革的积极信号。

  据不完全统计,居民日常生活垃圾中有30%可回收。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和启迪桑德集团将联手探索特色的“互联网分类回收”模式。启迪桑德集团易再生网总经理肜豪峰描绘了未来废品回收O2O的模式。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下单,由工作人员上门回收废旧家电等相对大型的可再生资源,也可以将一些小型的废旧物资投放到安置在社区内的回收箱里。回收过程中,园区会为用户的回收物资贴上专属的二维码;回收后,送往分拣中心进行分类称重,同时为用户记录积分,居民即可凭累积的积分兑换所需的日用商品,“它颠覆了传统废品回收户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收购的模式,同时保障了可再生资源流向大型的园区,由规范的企业进行处理再利用,避免流向小作坊,造成环境污染。”在肜豪峰看来,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是福建乃至华东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拥有广泛的回收网点,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探索出一种独具特色的“互联网分类回收” 模式。

  负责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投资运营的福建洁源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承顺表示,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目前正在收编大泉州地区的回收网点,前期工作已经开展半年多,预计2016年7月份可完成收编,进行统一管理,并在各县(市、区)建立中转打包的分拣中心,下半年有望正式开启与启迪桑德集团达成的战略合作。届时,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企业入驻园区即可坐拥便利的信息资源平台。

  首期交易市场火热预约年底即将开业

  “再生塑料”无疑是此次大会的首要关键词。大会上,吴承顺代表园区与广大企业家共同签署了《再生塑料全产业链“诚信经营、互助共赢”的自律倡议书》,郑重承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平竞争、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合作互助,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再生塑料颗粒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了解,总占地1283亩投资39亿元的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一期就专门设有橡塑加工区,重点发展塑料母料、化纤包装塑料,完善再生塑料循环产业链,与当地相关产业紧密结合,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力争把园区建成集废料收购、分拣、初(深)加工、成品交易和技术研发等一体化的现代化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打造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的再生塑料产业基地和集散市场,构建形成“废旧物资拆解企业——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和“废旧物资拆解企业——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生态链。

  “我们园区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由交易市场、回收站点、线上APP回收网络、分拣中心四部分共同组成。”吴承顺透露,目前规划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海西交易市场已完成一期2万平方米的内外装修,并进行预约登记,预约入驻率高达60%,2016年年底有望正式开业。该交易市场规划建成 500多个集展、销、贸为一体的特色商铺,配套商品展示、商品交易、商务办公、分拣加工、信息发布、服务中心等“五区一中心”建设,并配备生产经营所需的专业机械设备、专业配送运输车辆、电子计衡设施等,同时按规定建设环保设施、消防安全设施,建立科学统一的市场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和治安管理,计划实现年处理各类再生资源约110万吨。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再生塑料颗粒相关研究报告
再生塑料颗粒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