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 内容详情
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装备制造 2015-05-11 16:46:07

  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2015年4月,国务院明确,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是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铁路、电力、通信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不能停留在“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重大装备“走出去”,正是打造新支柱、开拓新空间的重要机遇。下文是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日前,工信部联合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发文,为装备制造企业产品出口及整体“走出去”提供融资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在“一带一路”全球大战略下,装备制造的出口空间巨大,相关上市公司有望抓住历史机遇。

  工信部、中国进出口银行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大重大技术装备融资支持力度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融资服务,支持产品出口及企业“走出去”。

  支持项目具体包括,重大技术装备直接出口项目以及通过工程承包等方式间接带动重大技术装备出口的项目;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在境外建设生产制造基地、研发中心、产品销售中心、服务中心,以及收购境外企业的项目。

  政策对装备制造业的“呵护”并不意外。在2014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而2014年下半年起,政府更是已经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事实上,受经济波动的影响,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有所下滑。但随着自贸区建设加速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正式落地,新一届政府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组合拳也正式打出。最新制造装备行业分析请查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撰写的《2015-202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

  而在2014年年底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中国产业蓝皮书指出,中国制造业正步入一个向中高端迈进的新阶段,传统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品、低技能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中高端技能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正在爬坡积累。

  中记者还通过查阅相关报告了解到,除了智能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万亿元之外,未来10年全球海洋工程设备建造年均市场容量为500亿-600亿美元,未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将提升至60%以上,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到20%。轨道交通装备方面,预计到2015年,全国地铁的通车里程将有望达到3904公里,总投资在8000亿元以上。其中,高铁装备最具代表性,且在新兴市场国家存在巨大需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方面,中国制造传统形象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输出,迫切需要“明星产品”来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高端装备制造出口正是“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重要一环,受益于该战略和400亿美元丝路基金,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将大大加快,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将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2015年全年出口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

  同时,按照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市场分析师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一带一路”规划中首先得以开展的领域。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装备制造相关研究报告
装备制造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