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我国中医院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呢?
中医学理论成为系统的科学体系,从《黄帝内经》算起,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扁鹊、华陀、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一大批优秀的医学家,他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文化是现代中医院和中医师的首要责任,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创新、发扬和发展。
目前中药产业化程度很高,出现了大量如北京同仁堂集团这样的集团企业,主导着中药产业的发展。与之相对应,中医院正在逐步市场化,但离产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从而影响中医理论教育和创新研究的投入,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诊疗方面的应用,严重阻碍中医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这也是中医滞后于西方医学的根本原因。中医产业化的最大的障碍在于国家医改方向的选择上,在市场中搏击的中医院,却不能成为集团式企业,而被定义为公益事业。利益和责任的背离,导致医院成为当前普遍的社会矛盾的焦点。
医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要求医院和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正因为这样,医院很容易被划分到公益事业范畴。中医院的服务对象是大众,首先要以服务大众健康为己任,这是长远的目标,盈利是维持服务质量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盈利和服务如何结合,除了关乎法律、规章和道德因素外,取得长久的大众信任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但现实中很多医院恰恰不能重视大众信任这一制约因素,所以国家医改中如何把增强大众信任约束力的产权制度、董事会制度、理事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院长长期责任制度、医师准入制度等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就变得非常重要。
医院的主体是医护人员,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培养和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医护人员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荣誉感是关键的一环。
从国家和社会角度来讲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病患是有利的,从医疗行业角度减少病患意味着降低收入,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但这样的公益行为,有利于提升中医院的社会美誉度,提高患者的忠诚度,有利于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内医院体制的改革相对其它领域滞后,公立医院包括产权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外部监督制度等远没有现代化。民营医院发展较晚,虽然在营销实践方面起步较快,但也没有建立起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医院经营管理模式,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医院自身发展的重要环节。
与医疗最接近的是连锁药店的发展,统一的制度和机制、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物流配送、统一的培训教育、统一的对外形象等,使得连锁药店发展成为药品零售行业的主力军。连锁发展首先促进了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其次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提高了经营管理的效率;第三形成规模效益、降低了成本费用;最后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医疗机构的集团和连锁发展势在必行,目前国内也开始出现这样的发展势头。但中国的医疗集团和连锁发展,缺乏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支持,远不能成为医疗行业中的有生力量。
自律是每个行业取信于大众的最根本法则,政府的监管应该只是针对行业内少数违法分子的一种威慑。如果没有自律,这个行业可能会失去监管和大众的信任,或者政府需要极大的监管成本而不堪重负。中医行业应该建立自己的自律机制,中医院和中医师自愿加入并遵守自律条约,违规者应当被清除出自律组织之外,被清除者和未加入自律组织的中医院和中医师应该成为政府监管的重点。自律条款中应当包括诊疗行为规范、药品回扣等各个方面,并制订相应的制裁条款。
总之,中医医疗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前进的道路崎岖不平,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为之努力、为之奋斗。我所在的北京东苑中医医院愿意为中医医疗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添砖加瓦,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以上便是中医医院发展趋势的详细介绍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医院发展趋势将会一片蓝海,愈来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