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那么知识产权发展前景会是怎样的呢?
知识产权运营模式的创新会对知识产权产业更有塑造力,更考验我们的智慧和知识结构。近年来的商业模式创新,除技术支撑和驱动之外,还呈现跨界发展的明确趋势。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其需要的不是简单的跨界,而是深度专家级的跨界和相应知识经验的融合。
也就是说,如果还是作专利代理人撰写申请文件、答复审查意见,可能不会有太丰富的变化,但如果是与企业商业运作深度结合,就需要有跨知识产权、某行业、金融、贸易等领域,且在多个领域有深度认识和经验的专家,无论是做知识产权咨询还是经理人,或是新出现的某个知识产权产业中的职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因素。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和产业的发展绝不是简单的与西方主导的制度去接轨。在这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会有复杂的搏奕、交换、作用与反作用,这是由中国独特的体制、文化以及巨大的体量、渐强的实力来支撑的,中国会与世界更接轨,但会有自己特色的体制和运行方式,会产生可能今天我们难以想象的结果,世界也会受我们这方面的影响。所以,从业者具有中国经验绝对是一个巨大优势。
通过对知识产权发展前景分析,“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战略机遇期。根据显示,到 2020 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12 件,PCT 专利申请量达到 6 万件,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 1800 亿元。国务院提出了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知识产权快速发展倒逼着配套服务需求增加,供需矛盾持续激化使得知识产权服务业有望成为下一个风口。受到国家众多政策的影响,知识产权服务的发展迎来春天。
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各项指标量质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主体地位持续稳固。1985年《专利法》施行以来,中国的专利年度申请量由最初的 1.4 万件不断攀升,至 2016 年,我国专利申请量达为 347 万件,同比增长 24%,过去五年平均年增长率约 14%。
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各项指标量质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主体地位持续稳固。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显示,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 110.3 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8.0 件。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北京(76.8 件)、上海(35.2 件)、江苏(18.4 件)、浙江(16.5件)、广东(15.5 件)、天津(14.7 件)、陕西(7.3 件)、辽宁(6.4 件)、安徽(6.4 件)、山东(6.3 件)。
截至 2017 年 3 月底,我国商标累计申请量 2293.1 万件,累计注册量 1514.5 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 1293.7 万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 2016 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6 年受理商标注册申请 369.1 万件,同比增长 28.35%,连续 15 年居世界第一。以上便是知识产权发展前景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