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农业植保无人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必定对农业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技术发展及社会变革,无人机开始在民用领域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农业植保方面。以下对植保无人机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18亿亩基本农田,每年光是农药喷洒作业就需要耗费大批人力,为了解决我国农业现状的困境,植保无人机应运而生。植保无人机,顾名思义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该型无人飞机由飞行平台(固定翼、单旋翼、多旋翼)、GPS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可以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现从三大趋势来分析植保无人机发展前景。
2016年无人机农业植保市场上出现了众多信息化互联网系统,包括植保市场供需信息化、农田病虫害数字信息化,甚至航空农药制剂销售信息化等。农业植保借助互联网构建的信息系统,传统粗放和散乱的生产流程可以得到科学高效的整合,这将极大提高整个生产环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精细化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劳动投入和能源消耗。借助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扩大,实现价值链的横向整合。
植保无人机发展前景指出,当前几乎所有的无人机植保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互联网+”的模式,企业更追求市场资源的整合、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市场的拓展。因为在农业领域,其他企业的存量市场很难被撼动,所有企业都企图在增量市场上通过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开展激烈竞争。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植保无人机是电动多旋翼系列型号。这类无人机虽然飞行稳定,但是受制于载重和续航,无法在广阔的大田上应用。按照中小型农场50亩~500亩的规模,无人机的续航能力需要达到1小时才有更强适应性,而同时载荷也需要增加。而对拥有上千亩、数万亩的农垦系统来说,无人机的续航能力需要更大。
2018-2023年农林植保无人机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重型无人机的构型基本以油动单旋翼直升机为主。企业在研发这类型无人机过程中,考虑到大型无人机操纵复杂性,均采用了高自主飞行的设计理念,这将解决航空植保人员不足的问题。2016年多家企业重点发布了重型植保无人机,包括总参60所、中航智、隆鑫通用和辽宁壮龙等企业。这些型号的无人机将在今年的植保市场上发挥作用,提高无人机的作业效率,降低植保无人机发展前景的作业成本。
从质上讲,无人机既属于航空器,又是人工智能范畴内的“机器人”。航空业发展已经超过百年,每一种结构型号均是无数工程师共同努力的成果,无人机企业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航空技术的突破。然而,无人机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产物,应该充分体现它的智能化,这是植保无人机发展前景的主流趋势。
具体来讲,无人机植保系统的智能化是完善保障无人机作业的田间智能化基础设施,包括田间传感器、智能装药系统等辅助系统,最终实现无人机植保自主化作业。目前,一些前瞻性的企业已经开始研发这样的基础设施,依靠计算机自动制订飞行计划,实现高精度导航,自动根据作业进度装药等。高度自动化的田间基础设施会极大程度提高无人机喷洒效率,大幅降低事故发生概率,解放田间劳动力,充分体现无人机的智能化。智能化水平已经是国内无人机企业的分水岭,尤其是在农业植保这样同质化非常明显的行业。
总体来看,植保机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自动化、数字化将会成为主流。而鉴于大多数农业经营者都不会专门去购买大型的数字化、自动化植保机械,而其自身又确实面临植保需求。因此,植保无人机发展前景在未来,专门进行农业植保机械服务运营的公司将会成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