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识别行业形成了以互联网公司为主导的格局,并且在技术上与国外同行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甚至在大数据库搭建、实验布局等方面已开始碾压后者。以下对语音识别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与机器进行语音交流,让机器明白你说什么,这是人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形象得把语音识别比做为“机器的听觉系统”。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三个方面。语音识别技术车联网也得到了充分的引用,例如在翼卡车联网中,只需按一键通客服人员口述即可设置目的地直接导航,安全、便捷。
语音识别这个领域当然少不了大名鼎鼎的谷歌,但是谷歌动作稍微迟缓,2011年谷歌才出手收购语音通信公司Say Now和语音合成公司Phonetic Arts。Say Now可以把语音通信、点对点对话、以及群组通话和Facebook、Twitter、My Space、Android和iPhone等等应用等整合在一起,而Phonetic Arts可以把录制的语音对话转化成语音库,然后把这些声音结合到一起,从而生成听上去非常逼真的人声对话。
当然,这才只是开始,实际上语音技术远没那么简单,因此2013年谷歌以超过3000万美元收购了新闻阅读应用开发商Wavii。Wavii擅长“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通过扫描互联网发现新闻,并直接给出一句话摘要及链接。但是谷歌忙活了这么久,似乎还没真正介入语音识别行业,因此谷歌还收购了SRTech Group的多项语音识别相关的专利,这些技术和专利谷歌也很快应用到市场,比如You Tube已提供标题自动语音转录支持,Google Glass使用了语音控制技术,Android也整合了语音识别技术等等,Google Now更是拥有了完整的语音识别引擎。但是相比苹果的战略布局,谷歌总喜欢玩花样,似乎战略考虑上欠缺一些。谷歌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2015年入资了中国的出门问问,这是一款以语音导航为主的公司,最近也发布了智能手表,出门问问也有国内著名声学器件厂商歌尔声学的背景,谷歌的这个动作也被认为是谷歌重返中国的策略。
虽然语音识别技术的突破是广大用户的福音,但是对于行业内的小公司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因为语音识别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格局已基本稳定,所以像搜狗、讯飞一类大公司的技术突破对小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冲击就更加强烈。而且在资本寒冬的环境下,行业里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在近两年时间里,以上22家企业中能拿到融资的创业公司并不多,仅有5家。明显能看到,资金在朝着规模更大、技术更强的企业流动,行业内的寡头开始形成。笔者在搜集企业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小规模的语音识别公司没有拿到融资,或融资未披露。
语音识别行业高速增长的红利期已经过去,格局基本形成,规模小的团队在技术上难有创新和突破。在商业模式上,成熟的模式也已经出现,例如教育测评、车载语音。过于新奇或者过早出现的商业模式也得不到资本的认可,例如智能语音炒锅和语音支付。以上就是笔者给您分析的语音识别行业发展现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