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收入不断提升,新一代家长消费观念升级,国家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幼教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幼教发展越来越好,以下对幼教发展趋势分析。
政策放开以来,二孩出生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上升。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比2016年小幅减少,但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1644万人的水平,是2000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特别是二孩出生人口,2017年出生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率要达到85%;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扶持和资助企事业单位办园”,“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也为扶持和奖励民办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幼教产业提供了充足的目标群体和政策支持。
根据国家教育部数据披露,保守估计幼教市场将维持2011年开始的复合市场增速,2020年预计幼教市场规模可超 3000 亿元,前景可观。截止2016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23.7万所幼儿园,超过4410万入学学生。其中民办幼儿园,大约有14.7万所,超过2440万学生。预计到2021年,民办幼儿园学生数量将增长到3400万,复合年均增长率6.9%。
幼教市场中存在数量供给不足、质量参差不齐、产业格局高度分散、用户粘性低的痛点,天然不是能够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行业。其中提升供给能力要通过标准化来实现,标准化却难以实现,亟需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模式帮助。教师端面临着高端人才缺失的窘迫现状,课程端开发建设能力颇弱,用户粘性低。
国内早教人均花费相较国外花费少五成,提升空间广阔。虽然近年来,中国家庭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教育,也越来越愿意对孩子进行早教,但是中国家庭使用分龄早教的比例仍旧很低,甚至不到1%,而在日本,使用分龄早教的家庭达到90%,韩国也达到了80%;而且相比于日本每年近9000 元人民币的早教花费,中国每年平均3000 元的花费不算很高。因此,中国早教市场仍处于发展期,还有很广阔的提升空间。
挑战在于,公办幼儿园数量的提升,学费的普惠,民办幼儿园唯有通过品牌化、品质化、高端化才能赢得生源和出路,同时,2018-2019 年或是幼儿园产业第二整合期,国家必将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和督导,淘汰掉大部分没有竞争力的劣质幼儿园。这势必使得中低端民办园的生存空间逐渐缩窄甚至退出竞争市场。 因此说,幼教行业发展必须以“质”为根本,高品质品牌幼儿园将成为民办幼教市场上的绝对主力,民心所向,态势所趋。
未来幼教机构的竞争更倾向于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在资本协同下,打通幼教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之间的比拼,在此背景下,平台型公司显然将更具生命力。谁能把握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黄金十年,让我们拭目以待。以上对幼教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