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 内容详情
医药制造行业环境
 医药制造 2018-12-25 17:30:09

  2018年医药制造行业市场预计比2013年增长约30%,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7%。医药制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以下对医药制造行业环境分析。

  医药制造行业环境分析,2017年1-10月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02.90亿元,同比增长13.10%,相比2016年10.30%的增速高了4.50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713.20亿,同比增长18.20%,相比2016年15.20%的增速高了2.70个百分点。医药制造行业分析指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健康消费升级及市场需求依然强劲,医药工业延续回暖态势,上升趋势良好。

  医药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

医药制造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从四大模式来分析医药制造行业环境。

  (1)特许经营模式

  医药制造行业环境分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制药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医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业务须获得监管部门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GMP 证书及药品注册批件等;从事药品经销活动须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证书等。

  (2)研发模式

  医药制造行业环境分析,研发是制药行业企业的立足之本。制药行业的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新药从研发伊始至上市需要经历药品筛选、工艺开发、体外实验研究、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批准生产等多个环节。其中,仿制药的研发申报可以生物等效性实验取代临床研究。

  (3)生产模式

  我国制药行业采取特许生产的模式,即企业及其生产线、产品分别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 GMP 认证、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药品。制药企业的生产模式可分为自主生产、委托生产两种。医药制造行业环境分析,其中,委托生产要求委托方及被委托方均具备合法药品生产资质。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研发企业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可委托具备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批准上市的药品。

  (4)销售模式

  医药制造行业环境分析,药品经营企业须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GSP 认证后方可从事药品销售及配送业务;医疗机构或药店是药品销售终端,医疗机构销售处方药为主、药店销售非处方药为主;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并购买药物;药品支付方为国家社保基金、商业保险公司或个人。

  作为近年来医药行业最重要的供给侧改革政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对我国医药市场竞争格局的优化具有深远意义。医药制造行业环境分析,医药创新是产业升级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传统药品市场面临降价与竞争双重压力的情形下,竞争少、价格高、盈利能力强的高端创新类药品成为企业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医药制造相关研究报告
医药制造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