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速,2019年销售额达到14651.71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9.5%,增速同比上升13.5个百分点,以下是西药行业分析。
西药包括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两类,化学药物是应用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等技术,将从天然矿物或动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结构修饰,改造而形成的小分子药物。生物药物(生物制品)是应用基因变异或DNA重组技术,借助于某些生物体(如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生产表达的大分子药物,主要包括疫苗、血液制品、单抗和组织细胞。
西药行业分析指出,我国近几年医药商业市场销售规模扩大,西药、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玻璃仪器、中成药、中药材及其他七大类商品需求持续增长,购进总值和销售规模逐年上升。209年,我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额为20016亿元,同比增加8.8%,预计2020年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额将接近22000亿元。
药品类产品仍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西药类占比最高,2019年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3.2%;中成药类销售额占比也达到两位数,为15.0%,仅次于西药类;其余五大类商品销售额比重则不高,均在5%以下。
从市场规模看,2010年,西药类销售额约为5529.4亿元,2019年销售额已达到14651.71亿元,同比增长13.5%,预计2020年达到15685.47亿元。所占比重方面,2010-2019年,西药类销售额占七大类商品销售额比例均保持在70%以上。
从销售渠道看,2019年,对生产企业销售额60亿元,占销售总额的0.3%;对批发企业销售额7520亿元,占销售总额的40.9%,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对终端销售额10813亿元,占销售总额的58.8%,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西药行业分析指出,2019年,对终端销售额中,对医疗机构销售额7673亿元,占比71.0%;对零售终端和居民零售销售额3141亿元,占比29.0%。
从销售区域来看,2019年,全国六大区域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华东37.4%、华北16.2%、中南23.7%、西南13.0%、东北5.1%、西北4.6%。其中,华东、华北、中南三大区域销售额占到全国销售总额的77.3%,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我国涉足西药的企业有525家,其中临床服务企业248家,非临床服务企业262家,综合性服务外包企业15家。北京、上海、江苏是国内cro企业主要集聚区,北京cro企业个数达167家,占比32%;上海地区cro企业有100家,占比19%;江苏cro企业有90家,占比17%。这三个地区的产业园区发展相对成熟、医药企业相对集中、创新创业产业发展活跃、人才以及教育资源较为丰富。
西药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国家的空前重视下,行业的地位将不断提升,销售收入、产品利润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未来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支撑作用。同时,随着新医改稳步推进,各类西药行业政策将密集发布,以上便是西药行业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