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疆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6,097万人次,同比增长23.1%。新疆旅游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旅游总收入及旅游总人次均实现了较快增长。以下对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新疆国内旅游总收入从2006年149.1亿元增加到2016年1,340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为24.56%;国内旅游总人次从2006年1,661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7,901万人次,年度复合增长率为16.88%。2017-2022年中国新疆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2006年-2016年新疆国内旅游总收入及国内旅游总人次增长情况如下:
新疆地域广阔,区位条件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异域风情浓厚,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区。新疆不仅有天山天池、托木尔、喀拉峻、库尔德宁、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景区,也有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等国家著名 5A 级景区,丰富的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现从三大发展制约来分析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本身因为产业链较长,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新疆更是如此,除受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以及突发事件影响外,还深受“ 三股势力”干扰破坏,比较全国其他地区,旅游更加脆弱。一是自然灾害的过度报道产生负面作用。实际上,新疆地处欧亚大陆桥,天山的地质活动一直没有停止,地震时有发生是正常的,冬季下雪是好事,越大越好,不下雪才是巨大的生态灾难,因为新疆的水源主要靠冰雪融水。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但游客不了解,以为新疆自然环境方面不安全。二是社会热点事件使新疆形象受损。过去的流浪儿童问题,经过治理已得到解决,又出了一些其他事情,如去年的2起“切糕事件”,使人以为新疆社会治安不好。三是“三股势力”的破坏放大影响。如2008年,境内外“三股势力”先后策划了“3.7”炸机、“3.23”聚众滋事、“8.4”事件、库车“8.10”系列爆炸袭击案、疏勒“8.12”袭击治安卡点案等暴力恐怖活动,造成正在高速增长的新疆国内旅游产生“刹车效应”,增速由上一年的28%下降到3.2%,下降近25个百分点;2009年的“7.5”事件使新疆旅游业受到重创,产生4.4%的负增长。对新疆旅游而言,营造一个安全的旅游环境至关重要。
新疆的“短板”在于旺季时间过短,淡季时间较长,旅游综合效益易受影响。新疆旅游旺季一般指7、8、9、10四个月,其余8个月均为淡季。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从2012年分季度旅游发展情况看,上半年的两个季度旅游各项指标仅完成全年目标35%左右,其中国际旅游收入仅为26%。第三季度国内旅游接待人次达到全年总量的45%,旅游收入占全年总量的55%。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年总量39%,外汇收入占全年总量的57%。第三季度旅游收入指标所占比重均超过全年的55%以上,新疆旅游淡季长的特征明显。其他北方省区市也有淡季,但时间要短,如陕西,旺季7个月,淡季5个月(11月至第二年3月),旺季比新疆多3个月。在此期间,部分旅游企业或关门歇业或勉强维持,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或失业下岗或停薪转岗,旅游相关行业,大都萧条冷清。因此,如何使淡季不淡,无疑将是推动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
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是入境旅游位次变化不大。1996年新疆入境旅游人数为18万人次,列全国第20位,列西部第6位,2011年入境旅游人数132万人次,16年增长7倍,列全国第22位,列西部第7位。1996年入境旅游收入6820万美元,列全国第20位,列西部第7位,2011年达到46579万美元,16年增长近7倍,列全国第21位,列西部第6位。二是在西部九省区的位次变化不大。1996年新疆旅游总人数,列西部第5位,2011年,旅游总人数3961万人次,同比增长26%,列西部第9位,下降4位。1996年入境旅游收入6820万美元,列西部第6位,2011年达到46579万美元,16年增长近7倍,列西部第6位,排位没有变化。三是国内旅游全国排位下降。相对于自身的发展,新疆旅游发展速度很快,但其他省区市也不是原地踏步,在全国的排名一直下滑。1996年新疆旅游总人数列全国第14位, 2011年旅游总人数列全国第27位,下降了13位。1996年旅游收入列全国第15位, 2011年旅游收入列全国第26位,下降11位。由此可见,新疆旅游发展存在不平衡因素,入境旅游人数和收入,无论从全国,还是从西部范围看,位次变化在1-2位之间,说明增长的速度接近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没有拉大差距,但国内旅游下降明显。实际上,正是国内旅游的各项指标的下降,拖累新疆整个旅游数据走低,从而影响到在全国的整体排名。换言之,国内旅游是新疆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扶贫致富,不仅是新疆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保护旅游资源的根本出路。当地群众参与程度高、产业关联度强,尤其是解决现在农村、老人、妇女、孩子这三方面的问题。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这样就决定了旅游要普惠于群众。例如在新疆的山区发展旅游,需要结合牧民来提供旅游服务,牧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本身也成为旅游业的组成,牧民们可以通过提供民宿、旅游餐饮和民俗文化等参与到旅游中来。帮助旅游资源区摆脱贫困,对于改善新疆经济发展布局,对于培育、支持新疆从旅游资源大区发展成为旅游经济强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