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同比增长10%。新材料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的重要保障,未来将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以下对新材料产业布局分析。
新材料行业报告指出,全球先进基础材料产值比重占49%,关键战略材料产值比重占43%,受3D打印材料、石墨烯、超导等新兴产业技术不断突破,前沿新材料比重有所上升,达到8%。
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结构分析
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从追求大而全向高精尖转型,北京、深圳、上海、苏州已经成为国内四大纳米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京津地区、内蒙古包头、江西赣州及浙江宁波等地则成为稀土钕铁硼材料的主要生产基地;武汉、长春、广州、厦门成为光电新材料的主要产业基地。现从三大方向来分析新材料产业布局。
新材料产业布局从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区域分布来看,各区域呈现不同特征。长三角地区经济基础雄厚,交通物流便利,新材料产业集聚态势突出,在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和新型纺织材料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其中江苏省是全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布局最密集的省份,拥有24家新材料产业基地。京津冀鲁地区依托北京的科技支撑与知识推动,新材料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在膜材料、硅材料、先进陶瓷、磁性材料和特种纤维等领域均具有较大优势。中部六省的能源、原材料产业基础雄厚,郑州超硬材料、武汉光电材料等产业发展颇见成效。西部地区地域广阔,依托丰富的矿产和能源,发展特色鲜明,西南地区的稀贵金属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西北地区的稀土功能材料、新型轻合金材料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集群发展态势分散,在新材料技术研发、人才等方面优势不明显。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新材料产业依托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技术资源和产业基础,在高性能合金、精细化工、新型纳米材料等领域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珠三角地区经济以外向出口型为主,新材料产业集中度高,下游产业拉动明显,在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强的优势。
新材料产业布局按所在城市类型来看,我国已经布局的138家新材料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四类城市,区域中心城市、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新兴工业化城市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其中,区域中心城市以技术和人才为优势发展综合性新材料产业基地,例如北京中关村永丰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老工业基地依托在其某几个领域产业基础的积淀,形成专业性新材料产业基地,例如淄博功能玻璃产业基地、株洲硬质合金产业基地;资源型城市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形成专业性新材料产业基地,例如宝鸡钛产业基地、白银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城市依托市场优势,承接技术转移和产业转移,例如海宁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江阴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布局按产业分布领域来看,宁波市、大连市、洛阳市、金昌市、广州市、宝鸡市和连云港市等7家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综合性基地,但发展方向也各有侧重,如宁波重点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合金、化工新材料、海洋新材料等。除此之外, 63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68家基本全部为专业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分布领域遍布新材料产业的各个领域,涌现出包头国家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郑州国家超硬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连云港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淄博功能玻璃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宝鸡钛产业基地等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表现出鲜明的“行业专业化细分”的发展导向。
尽管我国新材料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进入材料大国行列,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明显的短板与不足,具体表现为总体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应用领域尚不能完全实现自给、创新能力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