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无线充电是一种通过非接触式电力传输技术,实现电子设备或设备组件无需物理连接即可充电的技术。无线充电的便捷性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以下是2025年无线充电行业分析。
2016年全球无线充电市场规模为9.48亿美元,2022年达到15.64亿美元,2023年市场规模为19.49亿美元,2016~2023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4.6%。2024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达到221.7亿美元,《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预测认为将保持在较低水平但出货量将大幅增加。而到2030年,全球无线充电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90.2亿美元。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基于电磁感应、磁共振、无线电波和电场耦合等原理实现电力的非接触式传输。国内企业引领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提升了无线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形成了在某些应用场景上可以替代有线充电的竞争优势。例如,在消费电子领域,国内企业通过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无线充电功率从5W跃升至50W。
无线充电行业分析从无线充电竞争者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无线充电行业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包括奥海科技、欣旺达、信维通信、立讯精密和顺络电子等。除此之外,北京、江苏、浙江、湖北和湖南等地也有代表企业分布。当前我国无线充电行业竞争较为分散,模组制造和无线充电器制造环节技术壁垒较低,市场参与者众多,目前尚未有企业形成垄断,市场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
生产和进口无线充电设备的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通过自愿性认证等方式保障无线充电设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进口无线充电设备的企业应当在无线充电设备的显著位置标注或者采用电子形式显示无线充电设备的专用标识,确因设备尺寸过小等原因无法标注或者显示专用标识的,应当在设备的独立外包装或者使用说明中标注。专用标识有关要求另行制定。
由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WPC)发布的Qi标准,成为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无线充电标准之一。Qi标准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技术,工作频率为110–205 kHz。该标准不仅适用于智能手机,还涵盖了耳机、智能手表、电动牙刷等设备。Qi标准的关键优势在于其广泛的设备兼容性和高效的充电性能。根据该标准,充电器和设备之间无需物理连接,只需要对齐发射端和接收端,便能实现高效充电。PMA(Power Matters Alliance)是另一个无线充电标准,虽然它没有像Qi标准那样广泛应用,但它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有所涉及。PMA标准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技术,并且与Qi标准在很多方面相似。
无线充电的功率传输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标准通常会规定不同功率的充电设备之间的传输效率要求。不同的无线充电标准对于充电距离和设备对齐的要求有所不同。大多数标准要求充电发射端和接收端在充电过程中保持相对对齐。对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等应用,A4WP等标准可能支持更远的充电距离。标准规定了不同设备和发射器之间的最大充电距离,通常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之间。
总体看来,无线充电技术的行业标准是确保技术应用的基础,它涉及功率传输、安全性、兼容性等多个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无线充电行业标准有望实现更高效率、更远距离的充电体验。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相关标准的持续完善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