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已成为传统物流与信息流的统一体。它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物流信息化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导致信息化进程缓慢。以下对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无法满足物流市场的竞争。而当前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物流信息化的市场需求将加速扩大。2017-2022年中国物流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由于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步子加快,国内物流市场近期将呈二元结构:以跨国公司和少数国内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群的高端市场;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通过逐步信息化来完善自身物流业务的低端市场。前者为国外物流商、IT商所关注,目前还没有全面进入中国,后者是国内物流商、IT商施展实力的舞台。市场的二元结构还会持续一段时期。现分析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三大现象。
(1)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与普通的制造类企业不同,物流企业的业务承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体现出很强的非计划性。在项目接单后,又体现出极强的计划性,即整个项目必须遵循作业规范,一丝不苟地按规范执行,信息管理能力最直接地体现着一个现代物流企业的项目实施水平。任何一个物流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信息流涉及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企业落后的信息管理手段与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
(2)体现在物流企业的经营需要。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注重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要素就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客户需求信息获取、支持、反馈和交易的电子化;实现售后服务的自动化和长期化,从而保证长期而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利润空间。现代物流企业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向客户提供及时快速的仓储、配送等专业服务和实时的货物跟踪服务等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3)体现在物流企业物流合理化、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信息化使物流企业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并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使库存适量化,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缩短了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提高订单处理的精度,提高搬运作业效率和运输效率;使物流合理化——物流一体化系统成为可能,而物流一体化系统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建设还面临较多问题,主要是物流信息化需求层次不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信息标准和使用规范不统一,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还刚刚起步,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特别是各类互联网平台还刚刚起步,基于真实交易信息的诚信机制还不完善,不同平台间的协作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严重制约了互联网平台的进一步发展。
平台经济将进入新阶段,单纯的信息匹配型平台逐步向更具价值的业务交易型平台转型,资源平台化、运力社会化助推产业平台化发展。总之,随着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建设的深入推进,产业互联网化将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