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内容详情
2025年文旅行业现状分析:文旅融合持续深化
 文旅 2025-04-01 13:56:5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3年以来,文旅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和蓬勃的发展活力。据文旅部统计,2023年全年国内出游48.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3.3%;2024年,国内旅游市场延续复苏态势,全年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同比增长14.8%,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7.1%。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年文旅行业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其在消费结构、数字化进程、市场活力等方面正呈现出诸多新变化。

  一、文旅消费蓬勃发展的特征

  (一)旅游市场强势复苏,文旅融合持续深化

  《2024-2029年中国体育文旅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旅游市场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是全球旅游的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之一。2017-2019年,全年旅游总人次递次迈上50亿、60亿大关,年均增速达到9.6%;2019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63万亿元,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约占GDP总量的11.1%。尽管过去四年旅游市场遭受冲击,但恢复速度较快。2023年和2024年国内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彰显了文旅消费的巨大潜力。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为旅游市场的复苏提供了强大动力。影视IP与旅游融合、自然景观与文化融合等不同类型的文旅融合细分市场快速增长。比如2025年春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带火了“哪吒行宫”景区,单日游客最高峰值约8000人次,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较往年同期增长近300%,这充分体现了文旅融合的魅力和市场潜力。

  (二)文旅消费结构升级,新品类发展迅猛

  文旅消费作为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呈现出结构升级的显著特征。在旅游方式上,周边游、近程旅游持续火热,“微度假”模式受到青睐,消费者更加注重休闲放松和文化体验。定制游需求快速增长,博物馆游、亲子游、研学游等细分市场蓬勃发展。2024年暑期定制游市场收入和订单量与2023年相比增长超50%,2025年春节假期,“一家一团”类产品咨询量同比增长150%。

  从地区结构来看,县域旅游爆发式增长成为亮点。2023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县域覆盖率达到93%,较2012年提高20个百分点;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超过8万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超过508万人次,两项数据的同比增速均超过35%。2024年五线及以下城市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近两成,县域游的增多反映了旅游需求向深度体验游、文化游的转变。

  (三)文旅数字化趋势增强,科技赋能成效显著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文旅市场注入了新活力,文旅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能够精准预测游客流量和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和资源优化配置。人工智能在智能客服、语音导览等方面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游客体验。5G、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景区智能门禁、导览系统,提升了游客游览效率和景区智能化管理水平。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融合打造出沉浸式旅游项目,激发了消费者的旅游热情。2015-2022年我国数字文旅市场规模由4427.7亿元增长至9698.1亿元,据预测,2025年我国数字文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万亿元。数字文旅企业数量也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现存数字文旅相关企业7.76万家。

  (四)文旅市场新增长点涌现,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文旅消费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发生了重要变化,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以“95后”和“00后”为代表的Z世代成为文旅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成长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更注重精神追求,对历史文化景区兴趣浓厚,喜爱主题化旅游。飞猪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中秋假期,90后游客占比超五成,其中Z世代游客占比约三成。短视频平台对他们的出游选择影响显著,网红景点、打卡地成为热门选择。

  自2023年以来,我国优化调整免签政策,入境游热度显著提升。2024年全年,我国免签入境外国人超2011万人次,过境免签政策适用人数同比上升113.5%。2025年春节期间,日韩、新马泰等短线入境游订单同比上年春节增长130%,法国、西班牙等长线入境游同比上年增长近120%。入境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观光游,自由行游客快速增长,二三线城市成为新兴入境旅游目的地。

  随着大湾区互联互通便民政策的落地,港澳北上游蓬勃发展。2024年香港居民北上人次高达8191万,较2023年增长近53%。若按平均每人每次开支680元计算,2024年港人北上消费总额近557亿元,比上年多增近200亿元。港人北上文旅消费项目多样,涵盖高端度假消费和普通文旅消费。

  二、文旅消费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优质产品供给不足

  文旅融合的目的是推动文旅产品创新,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但目前高质量的文旅融合产品相对稀缺。文化、旅游两者之间核心内容的嫁接和融合深度不足,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较为普遍。以博物馆为例,不同等级博物馆资源支持差别大,多数博物馆在资源整合、产品创新、提升服务等方面存在短板,著名大型博物馆又存在一票难求的问题。文旅产品整体存在同质化现象,资源深度挖掘创新不够,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交通类设施存在短板,区域高速公路通道能力在节假日饱和,拥堵影响旅游出行意愿;部分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效率低。充电设施布局不均衡,三线及以下城市、县域和农村地区充电设施不足,运营成本高、数字化程度低等问题影响自驾游出行。农村电网存在设备老化、电源点不足、供电能力跟不上需求增长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文旅资源的开发升级。景区硬件设施规划缺乏科学性,功能单一,融合不足,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三)消费环境有待优化

  文旅管理的统筹发展领导体制尚未建立,大部分地区未制定文旅标准化建设措施,土地要素制约文旅项目落地。文旅市场监管效力不足,“天价”民宿、“强制性砍单”等问题影响市场秩序,特种设备监管水平有待提升,安全事故增多。消费者保护机制有待完善,投诉渠道存在程序繁琐、处理时间长等问题,消费者维权成本高,影响消费信心。

  三、“十五五”时期文旅消费发展趋势

  (一)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如《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未来我国经济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人们用于文旅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增多,消费意愿增强,为文旅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文旅消费将成为大众化、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消费观念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旅消费的价值,愿意将其融入日常生活。消费者对文旅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化、个性化需求将更加强烈。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消费者更愿意为独特体验付费,注重消费过程中的情绪感受,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展现自我。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将加速应用于文旅消费市场,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催生出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文旅产业全链条升级。同时,“文旅+”多领域融合趋势将进一步深化,文旅与体育、科技、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将为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四、促进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提升文旅资源供给水平

  全面梳理全国文旅资源,开展普查工作,利用现有公共文化资源建立全国文旅数据库。研究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融合发展机制,整合资源,提升发展实效。转变发展思路,从重数量转向重品质,推动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创新优质文旅产品。提升文旅融合创意转化水平,打造国家文旅创意典型案例。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文博场所服务质量,丰富展览形式,扩大优质资源惠及范围。

  (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鼓励各地对景区硬件设施进行提质升级,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景区基础设施等建设,应用新技术提升文旅服务质量。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等,制定充电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推广共享模式,提高充电桩利用率,推动公共充电桩下乡成网,升级农村电网,为农村智能微电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优化消费环境

  推广地方特色经验,整合文旅分散资源,形成制度性创新,提升文旅行业综合管理能力。文旅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建立统一的市场主体运行监测与管理系统,对文旅融合发展市场进行综合监测和预警。加强市场监管,开展旅游企业资质和价格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开展放心消费建设,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探索多元解决消费纠纷机制,扩大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

  2025年文旅行业在消费市场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数字化进程加速,市场活力持续增强。但同时也面临着优质产品供给不足、基础设施短板、消费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展望“十五五”时期,文旅行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将朝着消费大众化、常态化,需求体验化、个性化,产品智能化、功能融合化的方向发展。为推动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文旅资源供给水平,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消费环境。通过这些举措,文旅行业有望在未来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热门推荐

文旅相关研究报告
文旅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