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到网吧去是很多青年人上网的第一选择。上网服务行业诞生于信息化时代,在缩小城乡信息差距,解决流动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上网需求,丰富社会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网吧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呢?是否该顺应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其成为经济主潮呢。下文是小编整理的2015年网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据悉,我国网吧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2000年后迎来发展高峰,而在2002年以前,开办网吧几乎没有市场准入门槛。
考虑到网吧的人员密度和其他社会问题,从2004年开始,国家就基本停止审批新的网吧,2006年左右曾短暂开放,但在2007年后又将审批窗口关闭。如今,大多数网吧经营者采取的是连锁经营或加盟挂靠的方式取得文化经营许可。
上述局面在2013年有了“破冰”的迹象。各省可根据地区和城乡差异,在确保场所每台计算机占地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的前提下,分别设立网吧台数标准,依法开展单体网吧审批。这意味着“不新批一个单体网吧”的政策被废止。
网吧增速明显放缓
与政策放开对应的是,中国网吧市场的持续萎缩。
文化部《中国网吧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网吧用户规模达1.35亿,年增长率为6.7%,增速明显放缓。2010年网吧市场规模开始萎缩,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显示,市场规模同比下降12.96%。2012年底,网吧市场收入总规模为537亿元,同比下降13.2%。最新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吧数量为13.5万家,终端台数1180万台,用户1.19亿人。受移动互联网冲击、经营成本上扬及用户数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网吧收入总规模为520亿元,比上年下降3.2%。
河南网吧放开一年增近千家
一边是网吧的经营困境,一边是政府审批解禁的“救场”。政府为何在此时放开单体网吧审批,新政能解救网吧吗?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全面放开网吧审批,是为了让网吧市场准入与管理工作能够与市场的变化相适应。
“自 2006年以后,我省就停止网吧牌照全面审批。从2009年开始,我省按照国家规定,只发展连锁网吧。几年来,我省的网吧总数基本上还算稳定,一直保持在 8000家左右,但城乡比例有所调整。”万捷说,前些年,网吧主要分布在城市里,这几年市区的网吧减少,但城乡接合部乃至农村的网吧开始增加。尤其是去年放开单体网吧审批以来,一年内我省网吧增加了近千家,总数达到9000余家,而在新增的近千家中,大部分位于城乡接合部、农村。
城市网吧想发展就得改路线
“国家这个时候放开网吧,有啥用啊?现在还有几个人愿意开网吧呀?”昨天,东方今报记者采访了多位郑州市民,大家都觉得网吧到了生死关头。
这个说法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通过网吧上网的人数比例处于较低水平,而网民上网场所的首选仍然是家庭,其比例为91.3%。这意味着,网吧上网的网民数量出现实质性下降。因此,不少人认为,网吧审批开放最终对网吧行业发展的影响力有限。
近年来,走高端路线的网吧逐渐增多,目标人群包括都市白领等,探索网吧结合咖啡馆等思路。“变化即机遇。”万捷指出,移动互联网是冲击网吧发展的因素,反过来也有可能成为网吧发展的新机遇。只要能提供独特、无法取代的服务,网吧就有存在的价值。相关网吧行业信息请查阅《2012-2018年中国网吧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