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农业现代化、生物技术、移动互联网、食品安全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迎来了空前的变革机遇。那么,中国土地发展趋势如何呢?下面就由笔者给您细细道来。
中国土地发展趋势
趋势一:小特产,大市场大机遇。
调结构怎么调?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我之前比较早地发现,小特产是一篇大文章!是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的思路和方法。比如调减后的大宗农产品用地,用来发展当地特色农副业,这是提质增效的好办法。
一号文件说: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
2016年年底,我的新著——《品牌农业2大特产:让地方特产卖遍全国》正式出版,首次揭开小特产成就大品牌密码。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特产大国,但不是特产强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文化的回归、消费升级和政府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土特产品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小特产拥有大机遇、大未来!
趋势二;新型农业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相对于传统的小规模、自给半自给农户家庭经营提出的。通常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农人等。
据相关数据表明,截止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数量已经超过270万家。
专家认为,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发展实践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各不相同,各主体间专业分工的深化,有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为被国家大力扶持的对象和中国农业的中坚力量,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的引领作用必将增强。
趋势三;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将成重点
农业生产的环境负效应日益突出: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这些资源问题不仅阻碍了农业发展,并且相互叠加。因此,2017年,国家将加大对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支持。例如农业秸秆的综合利用,强化对化肥农药使用的管理,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排放的管理等。通过农业投入品减量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途径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生态农业注重环保、绿色、循环、有机,这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创造优越条件,从而吸引更多高消费城市人口进入农村,拉动农村消费水平;同时大量城市人口进住农村产生住宅需求,进而推动农业地产发展,最终使土地升值产生溢价。
生态农业因无污染、可持续而备受青睐。国家先后出台数项政策大力扶持生态农业,补贴金额往往十分巨大,动辄数以百万、千万计。
中国土地发展前景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扩大优质水稻、小麦生产,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土地整治,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离不开农业保险有力保障。今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理赔标准,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创新涉农资金投入方式和运行机制,推进整合统筹,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逐步扩大“绿箱”补贴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政策。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向种粮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以上就是笔者给您分析的中国农业发展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