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年碳排放市场总量预计在80亿吨至100亿吨左右,碳中和是一场系统性变革,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下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环境分析。
49个国家在2010年之前达到了碳峰值,占当时全球排放量的36%。29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其中,苏里南和不丹实现了碳中和。芬兰、奥地利、冰岛和瑞典承诺提前5-15年实现碳中和。2021-2026后新冠疫情环境下中国碳排放(管理)市场专题研究及投资评估报告指出,22个国家和地区在2050年设定了目标,中国在2060年。另外98个国家正在讨论碳中和目标。
推进“双碳”政策落地、推动经济转型中,中国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将面临巨大的改变,绿色低碳转型伴随着很大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需要把握好存量和增量的问题。现从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三大挑战来分析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环境。
(一)对经济发展的挑战。一是低碳转型资本需求较大,所需投资不足。据不少权威机构估算,我国低碳转型投资缺口在数百万亿元。二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未来收益无法对冲现实风险。其中一个主要的困难就是增加了环境需求之后,能源供应改变的成本提升。三是“双限(限电限产)”和“双控”的矛盾,将推升减碳发展成本。这个成本包括以煤电为代表的价格成本和“双限”给企业带来的时间成本以及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成本。
(二)对国家安全的挑战。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现实而严峻。力争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既是我们的大国担当,更是我们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路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产业发展新位势的战略举措,是积极抢抓绿色低碳转型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主动选择和现实需要。跟脱贫攻坚一样,是一场不能不胜的战争。
(三)对社会治理的挑战。一方面,煤炭、钢铁等传统能源和“双高”资产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可能形成巨量不良资产;另一方面,碳排放约束下的能源供给和价格冲击,暗藏“类滞胀”风险。如果多类风险阶段性叠加,就可能产生难以估量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将对社会治理的政策、法规和重点、方式等产生变革性影响。
政策有效率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2年年底全国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将无需履约,明年年底才需要清缴2021年和2022年度需履约的配额。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将激发更多产业、更多企业、更多地区加快迈入低碳发展的新轨道。
以上就是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环境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