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面临季节性和地区性电力缺口的压力,2019年水电建设投资规模达到839亿元,水能资源广泛分布在30个省(区、市)的1700多个山区县,以下是水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以来,受益于来水形势向好等因素,水电利用小时数同比好转。2019年1-12月,我国水电机组利用小时数691小时,同比提升74小时。水电利用小时仍呈现大小年交替的规律,但波动幅度有所收窄。水电行业分析预计,2020年我国水电机组利用率仍保持高位。对于大型水电公司而言,受益于水电站联合调度等因素影响,利用小时数将保持较高水平。
大型发电集团水电市场化交易电量20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市场化电量占比31.9%,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水电行业发展趋势指出,2019年以来单季度水电市场化平均交易电价约0.20-0.23元/千瓦时,且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即市场化交易电价丰水期(Q2、Q3)较低、枯水期(Q1、Q4)较高。
水电大省—四川、云南的水电平均上网电价亦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典型水电公司: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国投电力、桂冠电力的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与水电综合上网电价大体呈现负相关趋势。受市场化比例提升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水电平均上网电价总体处于下行趋势。
目前,我国上一轮投产高峰(“十二五”期间)已过,装机增速明显放缓。根据《2019-2024年中国水电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数据,截至2019年12月,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水电装机容量3.1亿千瓦,同比增长2.5%,低于同期电力行业及火电装机增速。
按照中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到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全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提高至11.5%。水电行业发展趋势指出,非石化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主要由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组成。
截至“十三五”末,长江上游、黄河上游、乌江等七大水电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根据《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之前将继续推进这七大水电基地建设,并配套建设水电基地外送通道。
未来三十余年,我国将深人推进水电“西电东送”战略,重点推进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南盘江、红水河、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型水电基地建设,通过加强北部、中部、南部输电通道建设,不断扩大水电“西电东送”规模,完善“西电东送”格局,强化通道互连,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以上便是水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