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 内容详情
2014年我国食用油产业技术特点分析
 食用油 2014-08-28 16:28:12

  以下内容是对我国食用油产业技术特点的分析:

  我国食用油产业技术特点之跨国企业领跑专利申请

  众所周知,在食用植物油原料、加工与供应市场,已逐步被跨国粮商所控制。据了解,在国内现已开工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据了66%,已超出国家战略安全警戒线。不为公众所知的是,国内食用油企业在技术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从审查该领域专利申请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得知,在中国食用油领域的专利申请中,国内大型食用油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较少,而跨国企业在专利申请上处于领跑态势。

  我国食用油产业技术特点之跨国粮商技术垄断现象明显

  截至目前,在中国拥有“金龙鱼”品牌的跨国粮油企业嘉里特种油脂有限公司(下称“嘉里粮油”)有21件专利申请。这个专利申请量看似貌不惊人,但它超过了排名其后的“福临门”、“鲁花”、“盛洲”3个品牌持有企业专利申请量之和。

  其中,“福临门”持有企业中粮集团有9件专利申请;拥有“鲁花”牌的山东鲁花集团拥有6件专利申请;拥有“盛洲”、“海狮”、“多力”等品牌的厦门中盛粮油集团、上海良友集团、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等分别有3至4件专利申请。

  资料显示,食用油领域在华专利申请量最多的申请人大多来自日本、美国和荷兰。业内专家强调,国外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通用性食用油组合物、脂肪的分离方法、油脂的改性和油脂的加工方法优化等方面,其涉及核心技术,如限定特定的甘油二酯的组成或比例等,这些专利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广,几乎完全覆盖了食用油行业的热点,布局明确,注重系列专利申请,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技术垄断。

       通过我国食用油产业技术特点分析,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食用油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加强我国食用油行业自主技术研发任重而道远。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食用油相关研究报告
食用油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