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拥有发达香精香料工业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瑞士、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食用香精香料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食品提供香味;二是补充和改善食品香味。
现在我国市场上食用香精香料良莠不齐,违规使用常有发生。这就给我国食品香精香料行业敲响警钟。下面具体来关注一下我国食用香精行业政策分析详细内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GB30616—2014)将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发布后,受到了食品添加剂行业和食品行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上海香料研究所原所长金其璋教授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认为,该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利于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管理,促进食品用香精行业的顺利发展。
为保障食品安全,新国标对食品用的乳化香精、浆/膏状香精、粉末香精均做了微生物含量的规定。更多最新食用香精行业政策分析信息可咨询中国报告大厅网站的《2015-2020年食用香精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专业开发食品杀菌保鲜技术的上海康久消毒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周立法先生认为,采用动态消毒技术,可有效预防微生物污染、提高食品用香精的安全质量、使食品用香精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从而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原国家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于2011年6月下达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标准被列为制订项目。
1992年,我国制订了QB/T1505-1992“食用香精”行业标准。随着形势的发展,该标准于2006年进行了修订,并于2008年3月1日起实施。乳化香精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开发成功的一类香精,在组成和工艺上有其特殊性。为规范乳化香精的生产经营,我国有关机构在1989年,制订了GB10355-1989“食品添加剂 乳化香精”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06年发布第二版。
咸味食品香精的开发和生产则晚于乳化香精,该类香精以热加工食用香料为主要配料,加上其他食用香料调配而成。咸味食品香精的配料中含有大量的食品原辅料,主要用在肉制品、禽类制品、水产制品等咸味食品的生产之中。为规范咸味食品香精的生产和管理,我国于2004年制订并发布了QB/T2640-2004“咸味食品香精”行业标准。
上述三个标准制修订的虽然时间不同,但内容上也有重叠交叉的地方。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便于管理食用香精标准,2007年,有关机构开始着手制订“食用香精”国家标准,该标准包括上述QB/T1505、GB10355、QB/T2640这三个标准的内容。
《食用香精》国家标准报批稿曾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向国际上通报,原计划于2009年发布。但在此之前,我国发生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我国于2009年6月开始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用香精被纳入当时的卫生部管理。由于情况发生变化,原报批的《食用香精》国家标准已不符合形势的发展,所以,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制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标准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