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内容详情
2025年苹果行业现状分析:强化种植基础
 苹果 2025-05-13 10:21:42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礼县苹果产业作为甘肃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早期的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化生产。2024年,礼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万多公顷,总产量达到52.6万吨,总产值达到22.9亿元。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礼县苹果产业在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农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礼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礼县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礼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一)苹果产业规模与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苹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礼县苹果产业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礼县苹果种植面积逐年攀升,2024年果园总面积达到4万多公顷,苹果总产量达到52.6万吨,总产值达到22.9亿元。在市场份额方面,礼县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上影响力极强,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礼县苹果出口量不断增加,外贸经济收益可观,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品牌建设,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礼县苹果”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通过“两品一标”认证。礼县创建并注册了多个苹果品牌,如“祁山”牌苹果、“先秦贡果”、“始皇贡果”等。品牌优势不断带动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例如,礼县远亮果蔬有限责任公司的礼县苹果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全渠道年销售有望达到6万吨。同时,通过县域跨境电商企业,销售范围更广,销售量不断增加,持续发展的礼县苹果的外贸规模有望达到6.6万吨。

  (三)延伸产业链,助力农业兴县

  礼县在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发展之路,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为当前苹果产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果品附加值。例如,引进天水长城果汁厂,建成陇南长城果汁饮料公司,截至2023年加工浓缩苹果汁10.36万吨,产品质量被用户称赞,产品销售于国内外,增加了果农收入。

  (四)农文旅+电商,助力苹果产业振兴

  随着电商与自媒体和文化有机结合发展模式的推行,礼县把苹果作为农文旅数字电商的主推产品,发挥苹果产业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经销大户与电商平台合作,把农村文化与休闲观光农业有机结合,不断开拓苹果销售新门路。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甘肃陇南(礼县)苹果产销对接洽谈会,采用礼县特色产品展区、果园采摘乡村旅游体验、分会场销售推介、书画摄影展、电子商务营销展、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宣传推介陇南礼县苹果及特色产品,扩大影响力,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同时,礼县组建电商团队42个,利用快手、抖音等平台,2023年苹果销售达到3.2亿元。

  (五)大数据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动力

  为加快推进礼县苹果产业从规模化、标准化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礼县苹果产业以实施“礼县苹果产业大数据平台”项目为契机,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等技术要素,以礼县12万果农为大数据基础,使礼县苹果实现了三个有:一是让苹果有“身份”。采用区块链技术,给苹果贴上二维码“身份证”,可以进行质量的追溯,杜绝假冒侵权、维护品牌形象。二是让苹果有“嘴巴”。让大数据和AI赋能苹果产业,实现对苹果产业的人工智能答复,可以高效精准解决苹果全产业链从业人员有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价格、新技术推广、市场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三是让苹果有“影子”。以苹果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经验和技术为切入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品种大数据应用模式,推进大数据在农业各环节、各领域的应用和整合,助力礼县农业产业大数据平台研究开发。

  (六)较高的管理水平是礼县苹果品质的保障

  在种植技术方面,礼县苹果种植业积极探索和采用先进的苹果栽培技术。采用矮化密植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和观念,加强管理,单位面积的果树数量得到增加,果品品质和产量明显提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节约了水资源和劳动成本,保障苹果树在关键生长阶段的水分供应,促进果实品质的提高。在管理水平提升方面,通过各类培训,特别是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礼县提供了2800余名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果业专业技术人才,为礼县果业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撑。

  二、礼县苹果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一)苹果产业的基础设施薄弱,政策环境有待加强

  种植基础薄弱,使得现代科技的综合应用水平低下,优质品种和先进的实用技术应用推广不畅。政府对苹果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还存在短板和不足,导致农民种植苹果的积极性不高。

  (二)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在国内苹果市场,礼县苹果竞争压力十分严峻。在陕西、山东等地的苹果品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甘肃礼县苹果产业面对挑战急需做出积极调整。虽然礼县苹果在品牌建设方面已不断加强,但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创新和多样化的营销策略还不够,消费者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不高,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还不高,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三)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在技术创新方面,种植技术存在明显不足。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市场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种植技术不断涌现,如精准灌溉、智能温控、果实品质监测等,这些技术在礼县的推广和应用滞后,直接影响了苹果产量的提高,制约了苹果品质的提升,致使礼县苹果市场竞争力减弱。科研投入不足,礼县在苹果科研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专业的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短缺。导致礼县在苹果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果实品质提升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也使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和应用。

  三、礼县苹果产业发展对策

  (一)强化种植基础,强化政策环境

  在种植基础方面,应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来提升礼县苹果种植水平,例如加强新品种种植,提升栽培技术,合理利用土地,推广高新技术,使苹果园抗旱能力更强。在政策环境方面,可以加大苹果产业获取资金支持或其他形式的优惠政策的力度,有效引导礼县苹果种植和产业发展。另外,礼县也要不断完善农民进入果园内部加工企业的政策,提高苹果加工企业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当地苹果产业的效益。

  (二)优化品牌经营,加强市场运营

  加大对品牌形象的推广力度,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同时,优化发展渠道,加大新渠道的开拓力度,吸引新的消费群体,进一步提升礼县苹果的影响力。在市场运营方面,可以立足当地,发挥专业种植、加工分开、市场运营分离的优势,强化集中经营,压减礼县苹果经营成本,降低消费者购买费用;同时更加注重就地市场营销,参加国内外果品展会,促进礼县苹果在市场上的业务开拓及获得更多消费者认可。

  (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

  苹果行业现状分析指出,把水肥一体化技术、智能温控等技术应用于苹果产业生产实际中,提升果品品质。同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实施为依托,提高果农的专业技术水平,助力技术、产量、品质再上新台阶。

  四、总结

  礼县苹果产业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链不断延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礼县苹果产业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市场竞争激烈、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为推动礼县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强化种植基础,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运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这些措施,礼县苹果产业有望在2025年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成为甘肃省苹果产业的典型和样板,为礼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苹果相关研究报告
苹果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