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建筑领域,暖通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2025年的到来,暖通行业技术不断革新,对于建筑工程中暖通系统的安装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暖通系统作为集供热、通风及空调于一体的关键设施,其安装质量直接关乎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以及能源利用效率。在当前建筑行业追求绿色、高效、舒适的发展趋势下,深入研究暖通系统安装技术,解决安装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成为提升建筑品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2025年暖通行业技术分析。
某建筑工程为一层厂房,总建筑面积达 3856 m²,其中空调面积为 2412 m² 。该建筑设计热负荷 1835 kW,设计冷负荷 1440 kW 。鉴于厂房工业生产的特殊要求,特别设置了净化系统,配备了净化循环空调机组和高效过滤送风口系统。同时,沿墙设有回风竖井,回风能够经由竖井以及回风干管顺利到达空调机组。暖通系统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属于重难点施工内容,其安装技术的优化对于提高系统运行水平、满足厂房环境优化要求以及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5-2030年中国暖通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在该建筑中采用的地暖供热方式,具有良好的供热效果,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还能有效节约资源消耗,降低供热成本。其安装要点如下:
当地热朝下层或外层辐射时,地热资源的利用率会偏低。因此,在地热管和外墙之间需要安装隔热板和铝箔反射膜,以此减少地热资源的浪费。例如,挤塑板因其具有高阻热特性,可作为理想的供热工程施工材料。
卫生间由于用水频率高,地板容易积水,这可能导致地热层因积水下渗而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供热效果。所以,在卫生间施工时,需在地热层中规范设置防水层,以隔绝卫生间地面积水下渗,保护地热层。实际施工中需注意,防水层位置应合理设置在地热层上方,若设置在下方则无法起到阻拦积水的作用,不仅会影响地热层供热效果,还会降低地热层的耐久性。
通风工程在暖通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安装技术要点如下:
对于通风系统的支架和风管,必须进行规范制作与安装。确保支架稳定可靠,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倒塌现象;同时,风管各段应保持严密,尤其是转弯部位与穿墙部位的严密性,以保障有效通风。
在支架安装环节,施工人员要仔细检查型钢、吊杆的规格是否合适,外观是否良好,承载性能是否符合标准。在风管安装时,应优先保持平直安装,当局部需要爬坡或拐弯时,需弯制成 45° 斜角,以确保风管内部顺畅,保持良好的风力流通状态。在设备连接区域和变形缝处,要采取软连接措施,保证连接部位稳定,形变量在合理范围内。
阀门的安装需根据水流方向和阀门打开方向进行规范操作,并预留开启空间。
合理协调风管的布设位置至关重要。当风管需要穿越楼板或墙体时,要严格控制风管与穿越结构的距离,选用厚度不小于 2 mm 的钢板进行焊接操作,并配置性能可靠的防火材料,以保障风管的安全运行。
建筑内管道类型繁多,施工单位要依据现场施工条件合理安装冷凝水排管。若冷凝水排管周边存在其他管道,需妥善协调管道位置关系,避免出现管道冲突。
空调风管的布置应充分考虑空调系统整体运行性能的可靠性以及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优先选择在靠近天花板或墙壁的位置安装风管,并根据建筑空调的使用需求,安装合适规格的风机和风口。确保风机性能稳定,风量和静压均能满足要求,同时运行能耗低且保持低噪声运行。在风管安装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管道阻力损失,规范布置与连接风管,并根据风管规格合理配置弯头、三通等配件。保证管道连接部位严密,使管道内部流体能够顺畅传输,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
空调设施的布置方式需依据建筑空调负荷需求和空间结构来确定。同时,空调设施的电气线路、排水管及铜管的安装质量都要达到标准,以提高冷热能的传输效率。安装人员必须深入了解空调设施的运行特性,按照安装程序逐步完成各部分的安装作业,确保安装位置准确,设施稳定。施工人员还应注重安装细节,如管道连接、密封、绝缘等,保证各类设施能够平稳运行。新风作为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风机、过滤器、加热器、湿度控制器等装置,这些装置协同工作,能够排出室内污浊空气,为室内换入新鲜空气。其中,空气过滤器用于过滤细菌、粉尘等物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安装人员应有效安装新风设施,确保新风设施安装到位,能够为建筑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
通风空调设施中的压缩机、传动装置、风机等在运行过程中均会产生噪声,从而引发噪声污染。压缩机的噪声主要源于压缩机制冷时的振动和机械噪声;传动装置噪声主要是由于皮带、尺寸等传动部件运转过程中的摩擦噪声;风机噪声则主要来自空气输送过程中的气流噪声。导致噪声偏高的因素众多,例如装置自身运行稳定性差,在运行过程中就容易产生较大噪声;若未采用减振材料和吸音材料,设施振动和共振也会引起噪声;此外,设施安装时若未正确应用支撑架、螺栓等紧固件,会使设施缺乏稳定性,进而引发噪声。
水凝结现象通常发生在空调系统的空气制冷和除湿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冷凝成液态水,若不能及时排除,在低温环境下就会发生凝结。空调系统通过制冷剂吸收室内空气热量,实现制冷和除湿功能。压缩机和冷凝器协同运行,使制冷剂回到蒸发器,从而形成循环流动路径。若制冷剂流量不足或循环路径中制冷剂出现泄漏,就会导致蒸发器温度偏低,进而引发水凝结。
由于建筑结构复杂,用于布置管道的空间有限,这就容易导致管道布置难度大、管道位置冲突等问题,严重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安装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结构布局精心规划管道布置方式,充分考虑管道尺寸、路径等因素,并与建筑结构工程师密切协作,共同制订一套易于施工和维护的管道布置方案。管道布置时应将振动和噪声传递控制到最小,避免产生噪声污染。同时,要综合考虑各区域的热负荷、风量及空气分配要求,合理控制管道布设位置,协调暖通系统管道与建筑其他管道的位置关系,确保各类管道均能稳定运行。
可参考制造商提供的噪声指标,挑选低噪声设施。在设施及管道周边设置吸音棉、隔音板等吸音降噪材料,有效减少噪声传播。还可通过隔音门、隔音罩等设施将噪声限制在特定空间内,避免噪声传播至周边区域。根据设施和管道的运行特性,采取防振措施和减振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噪声。科学布置暖通系统的管道,避免管道直接接触建筑结构,消除传导噪声的路径。在设施安装到位后,利用螺栓、螺母等连接材料稳固设施,确保配套的设施支架保持稳定,防止因设施运行时剧烈振动而产生噪声。
温度和湿度控制:根据暖通系统的使用环境,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
水蒸气排放:通过排气阀、排水口等设施及时排放水蒸气,避免水蒸气在管道系统中积聚和冷凝,破坏水凝结的发生条件。在安装管道时,合理控制管道坡度,使水蒸气能够顺势流出。
管道绝热:在排水管道外部设置绝热材料,对管道进行绝热处理,减少管道表面的温度差异,从而防止水凝结。常用的绝热材料有玻璃棉、泡沫塑料等,可使用此类材料严密包裹管道。
根据建筑各功能区域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要求以及建筑的空间限制,科学排布管道。针对不同类型的管道,采取合适的排布方式。在敏感区域布置管道时,要充分考虑减振和降噪要求;在高风量区域,选择大直径管道,以满足建筑室内对充足风量的需求。由于管道布置错综复杂,传统二维设计方式难以清晰梳理管道空间关系,此时可采用 BIM 技术构建三维模型,模拟不同管道布局方案的管道流体动力学特性,并进行碰撞检测,从而确定综合应用效果良好的管道布置方案。在管道布置过程中,要注意对易燃易爆物品的防护以及消防安全。合理设置检修口和通道,方便日后对暖通系统进行检修。
在2025年的建筑领域,暖通系统对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维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清新。然而,暖通行业系统的安装水平对其应用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施工单位应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安装方法,按照流程高效地进行安装作业。鉴于暖通系统组成复杂的特殊性,可借助 BIM 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这样能够直观地反映各类设施的布局,协调设施的布设位置,减少安装失误。尽管当前建筑暖通系统安装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未来,需要对新技术和新材料展开进一步研究,持续改进安装工艺,严格管控安装细节,从而不断提高安装质量,以适应建筑行业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