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市场近年的高速发展无疑将加剧本已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国市场未来的走向将是如何?2017年中国民用航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详述如下。
民航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一是指民航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着制约或决定作用;二是指民航业是国民经济规划中应该先行发展的产业。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民用航空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显示,尽管全球航空业进入连续第8年的盈利周期,但近3年来所带来的高利润率几乎肯定会在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油价止跌反弹的趋势下受到影响。基于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预期,2017年的盈利环境将面临更多困难,成本控制依然是一场持久战。
低成本航空正在颠覆世界民航格局,低成本模式在全球中短程航线上已占绝对优势。亚太各国低成本航空异军突起,东南亚、南亚已占半壁江山。2016年5月,亚太地区的8家廉价航空公司宣布组成“价值联盟”,以此弥补自身在航线网络和机队规模方面的劣势,进而同大型公司竞争。根据协议,8家公司的航线网络将覆盖亚太地区160多个目的地城市。而“价值联盟”并不是亚太地区首个廉价航空联盟组织。早在2016年1月,中国境内的西部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祥鹏航空以及香港快运4家公司就组成了类似的U-FLY联盟。除了组成联盟,亚太地区的廉价航空公司还在通过收购的形式加强联合。今年3月,新加坡航空集团完成了对虎航的收购。在日本,全日空旗下的廉价航空公司香草航空希望每年能够增加至少3架客机,到2020年使得机队规模达到20架。越南越捷航空廉价航空公司5月宣布从波音公司采购的100架波音737MAX200客机,将在2019~2023年陆续投入运营。而亚航已经累计订购了575架A320系列飞机,成为该系列飞机的全球最大航空公司客户。
而在欧洲,随着多次恐怖袭击、员工大罢工和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发生,欧洲航空市场受到了一些影响。欧洲的汉莎、法荷航、英航适时调整,大举聚焦国际长航程,由旗下低成本子公司德国之翼、泛航航空、伏林航空接管中短程点对点航线,即使联程航线也采用低成本模式运行。瑞安航空先是宣布在德国进行大举扩张,将其柏林舍内菲尔德机场的业务规模翻倍,并在汉堡和纽伦堡附近添加新基地。易捷航空也增加了飞往柏林和斯图加特的航班。而饱受飞行员罢工困扰的汉莎航空正努力削减自身成本以抵抗来自低成本航空以及阿联酋航空、土耳其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的竞争。
美国三大航空公司(美航、联航、达美)今年业绩均减少、利润下降,运营形势严峻。各航空公司虽然在其重点运营的国内航线上增加了座位数,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却导致机票价格的走低。国际航线方面,由于在连接欧洲和美国大陆大西洋航线的运营上与廉航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盈利环境低下。另外,美国航企各怀“中国梦”,对中美间航空市场整体而言,仍处于增长阶段。2016年美联航加紧布局中国航线,美国航空界的另两大巨头达美航空与美国航空也亦在努力拓展中国市场。
中国三大航在2016年运营成绩斐然。国航持续增强宽体机运力投入,分别向波音、空客预订了15架787-9客机和 10架A350宽体客机,计划从2018年开始交付,进一步助力国航以北京为枢纽的全球航线网络的稳步拓展。而北京新机场的“一市两场”如何协调在今年尘埃落定,这次分机场运营后规定东航、南航需要在4年时间内完全搬出首都机场,腾出的空间优先满足国航发展需求,此次按联盟划分地盘的方案在全球都是一个创新尝试。2016年是东航成立60周年的日子,一系列举措使其成为全球航空市场的“重量级选手”,包括引进其最新的15架波音787-9飞机和20架空客A350-900飞机;宣布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全球首家启动用户。而南航机队规模已达到700架或这只是南航的一个“小目标”。但这个小目标使南航在国际航协排名中上升至世界第四(前三位为美航、达美、联航),刷新了中国航空公司运营纪录。南航最新制订的发展规划显示,到2020年南航机队规模将达到1000架、年客运量将达到1.6亿人次。在“一带一路”大开放的格局下,航空交通运输必将迎来更进一步的天空开放政策。
2016年1-8月,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为3.22亿人次,同比增长10.9%。据预计,2017年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达到5.4亿人次,2021年达到8.3亿人次,未来五年(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32%。
2017-2021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客运规模预测
2016年1-8月,中国民航货邮运输量为419.0万吨,同比增长4.5%。据预计,2017年全国民航货邮运输量将达到670万吨,2021年达到812万吨,未来五年(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92%。
2017-2021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货运规模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