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 内容详情
棉纺行业产业布局
 棉纺 2020-06-18 11:07:26

  棉纺业是自古传下来的行业,已经传承了几千年,2019年我国棉纺纱线实际产量达569.21万吨,前三大主产省份山东、河南、福建占比分别约为25%、18%和17%,以下是棉纺行业产业布局分析。

棉纺行业产业布局

  2019年我国棉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至0.59万亿元,营收增速企稳回升;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9%至314.2亿元,增速仍呈下滑趋势。棉纺行业分析指出,在零售景气向好的背景下,棉纺板块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明显高于纺服规上企业的整体增速,行业内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强, 龙头强者恒强。

  棉纺行业产业布局指出,截至2019年底,我国企业已在境外设立纺织业以及纺织服装、服饰企业1082家,中方投资存量68.6亿美元,增长31.4%。并且行业格局形成了传统山东、河南、福建三大棉纺行业聚集省份和新兴的新疆棉纺产业基地。

  1、新疆

  新疆为我国棉花大省,2019年新疆棉产量为359.38万吨,占全国棉产量的比重为76.46%,且占比呈不断上升趋势。新疆拥有适宜棉花生长的独特自然条件,加之自治区推行“一黑一白”战略以及种植技术的提高,从而使得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纺织用原料优势。

  2、福建

  2019年福建棉纺纱线实际产量569.21万吨,其中棉纱85.35万吨,棉混纺纱244.76万吨,化纤纱239.10万吨,福州地区800多万锭(长乐700多万锭),泉州地区100多万锭,三明地区200多万锭,莆田、龙岩、南平、漳州等地区150多万锭。福建省棉纺纱线主要销售到广东、浙江、江苏以及福建等省的专业市场。

  棉纺行业产业布局指出,我国棉纺一座座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整齐划一,纺织机器高速运转,发出阵阵轰鸣声。三大区域在纺织化纤材料、棉纺纱线、面料织造、印染加工等方面在国内具有较强产业优势,而且呈现出化纤、纺纱、织造、染整、服装、纺织机械、专业市场等行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可谓遍地开花、共生共荣。

  目前,我国纺织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36.06%,数字化生产设备的联网率达到27.74%,生产管理环节信息化普及率达到50.49%,实现管控集成的企业比例达到19.82%。业内专家预计,这一比例在“十三五”期间将会快速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新局面为棉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我国纺织分工体系调整和贸易体系变革加快,将促进企业更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提升纺织工业国际化水平,开创纺织工业开放发展新局面,预计将覆盖织造、印染、成衣的完整产业链以及纺机、染料助剂、纺织技术服务等辅助型行业,以上便是棉纺行业产业布局分析所有内容了。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棉纺相关研究报告
棉纺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